尊重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现在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逼迫的不是我们这些成人,而是苦心巴拉的莘莘学子,甚至更为严重是通过成人转压在了娇艳弱小的花骨朵们身上。一个同事的孩子跳楼了。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小小少年,小小身躯,母亲仅仅因为孩子考试丢掉的那2分,看不到已经得到的98分,一直恶语批评孩子,在母亲转身一瞬间里,孩子跃窗而下。灾难眨眼间降临,母亲趴在窗口双目圆睁失声大喊,一切为时已晚。心里悲愤,悔恨又有何用?

  

  我们随大流的要求孩子像谁谁谁一样,或者以为孩子一定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天之骄子,更以为自己给了他们无限荣耀的学习环境,买学区房,落户学位房,争取摇号进入名校,为此付出了自己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所以孩子的一切将来,都是必须应有的我们付出后的产物。小小的心理是怎样的无助,小小的脑袋还没有全面思考的能力,他们明亮的眼睛还看不明白变化万千的世界,却不惜一切的为了我们的希望承担所有的不认可。

  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为什么孩子上初中后就不太愿意和父母讲话了。我就想问问这些家长,你是不是能倾听你孩子的讲话,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话听完,然后与孩子交流?有许多父母往往不等孩子讲完,就唠唠叨叨地说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长此以往,当然孩子就不愿意与你交流了。老师对待学生也是这样,要善于倾学生的声音,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丁教授的“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叫我学会认命”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在中华千年文化里头有这样一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盼,为人父母的人皆有之,因为这种期盼,往往会导致在教育问题上过度地强加给了孩子很多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压力,也滋生出了教育攀比的心理,后果全由孩子来承担,细思极恐,难免让人不对孩子的教育忧心,众观整个社会研究教育问题的结论,最重要的还是以尊重来待之。

  现代孩子的特点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差,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解别人,不替别人着想。遇到困难和挫折,情感无法接受。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小缺少爱,缺少关怀,更缺乏沟通,他们心里阴暗,不自信,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常常破罐破摔。

  

  在中国教育里,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临近中考,高考时成绩一落干丈,终日沉默不语,在孩子需要被理解时,家长却只注重成绩好坏,分数高低。难道孩子考差了他自己就不难受吗,孩子这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安慰,而不是一昧地数落,亦或是责备。

  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用对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并多多关心,鼓励孩子,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给足孩子信任和鼓励。比如带孩子去做各种运动,鼓励他多交朋友,在旅游的过程中假装不熟路,把带路和安排住宿的事情全权交给他等等。这样做会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变成一个健康、开朗、有主见、肯努力、不畏难的少年。

  对孩子坦诚相待。跟他聊看到有趣的话题,聊看过的电影、小说,兴致来潮时会整段背诵出来,还会聊人生阅历,跟他坦诚家庭变故。这种神聊天不仅能让孩子更能够养成耐心倾听的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和乐观面对人生的种种。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坦诚相待,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无隔障,叛逆期孩子不叛逆。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注意他,发现他的优点,并进一步感化他,鼓励他,赏识他。

  全身心支持孩子的选择。孩子从小就有各种想法,我认为,只要这些想法正当合理,有益身心健康,就给予支持,必要时还会做他的得力搭档。

  放下身段与孩子平等交流。对父母、对老师,你们是大人、是权威,你们总是对的,你们总是会教训人。因此,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想与孩子沟通,就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不要摆出大人的权威,要与孩子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孩子能把心里话讲给你听,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沟通不是要战胜对方。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因为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沟通不是为了解决误会,是为了想战胜对方,就想让孩子听我的,听我的就对了。

  养育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学会正确理解孩子从来不是嘴上说说。重要的是,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看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得和想法。当你愿意站在孩子角度,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教育他,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