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所省属“双一流”:哪校最有钱?结果出人意料!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高校经费多少,意味着可以获得办学资源的多寡。办学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培养人才和科研学术工作,所以加大投入是加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手段。

  有了充裕的经费保证,高校就可以配备更多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建设大型科研设施,还可以在正常工资福利之外,高薪聘用人才或是提高教工福利,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人才也是盯着薪酬待遇走的。

  

  2023年高校口袋里有多少钱,已经尘埃落定。哪些高校最有钱呢?本文梳理了43所省属“双一流”高校总收入情况,供读者参考,以便判断相关高校经费保障能力以及可能的发展潜力。

  高校收来源有四个渠道。一是财政拨款,这是标准拨付,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二是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收入以及培训收入等。众所周知,学生除了交纳学费之外,还有住宿费、教材费等。三是科研经费与科研收入,这个方面差距极大。四是杂项收入,比如社会捐赠等。

  

  一般来讲,高校之间前两项经费差别不大,“富裕”程度主要体现在后两项收入方面。那么,43所省属“双一流”高校收入情况是什么样情况呢?可以归纳出四点。

  

  第一,大体上与办学规模相关。正如上述,高校收入有四个渠道,其中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两项,与在校生直接相关。财政拨款是标准经费,学生越多,拨款越多;各地学费标准基本一致,学生越多,收到的学费、住宿费也就越多。所以,办学规模越大,经费就越多。

  云南大学与南昌大学超过40亿,苏州大学、海南大学、宁波大学、华南师大、贵州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工大、广西大学、华南农大超过30亿。超过20亿有福州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大、南京师大、安徽大学、南京信大、河北工大。

  

  第二,独苗“双一流”略占优势。多数省份只有一所“双一流”,在经费保障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也因此经费相对多一些。如果省里有两所及以上的“双一流”,在经费方面则要逊色一些。

  比如云南大学、南昌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福州大学相对较多,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则显得相对较少。其中,苏州大学是一种特殊存在,有近40亿的经费,远高于本省的南京师大、南京信大、南京医大、南京林大、南京邮大、南中医大。宁波大学也是如此,经费与海南大学持平。

  

  第三,生均经费大大出人意料。观察经费总量并不能反映高校经费充裕程度,体量大,必然经费多。生均经费更能反映高校的“富裕”程度。从这个角度看,哪些高校是真正的“富豪”也就极为清楚。(说明一下,各校全日制在校生数据源于网络,可能不是最新数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数据根据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2022年毕业生数量推算)。

  

  生均经费最高的,不是总收入超过40亿的云南大学、海南大学,也不是一些袖珍式的医科大学或是中医药大学,并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总收入11.29亿,在校生却只有1853人,生均经费超过60万,估计也是全国第一,是高校里的隐形“富豪”。

  中国美术学院总收入14.23亿,在校生10000人,生均经费为14万,排名第三。其他高校生均经费情况是,云南大学15万,天津医大13万,广州医大12万,宁波大学12万,都是比较富裕的。

  

  第四,东部与西部院校相差悬殊。从总体上看,东部院校经费相对充裕,西部院校经费相对不足。无论是总收入还是生均收入,东北院校与西北院校都是倒数。

  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和东北农大总收入都是10亿,属于倒数三甲。这三校的生均经费同样是倒数三甲。辽宁大学生均经费不足3万,延边大学和东北农大只是3万出头,与生均10万以上的院校无法相比。

  中部院校相对好一些,但也是经费不足。湘潭大学、湖南师大、成都中医、成都理工、四川农大、西南石大、太原理工等,与东部院校和南部院校相比,差距很大,可见在“双一流”建设中面临更大的难度。这些院校的生均经费都在四万左右。

  #高考择校#

  网友们,对于43所省属“双一流”院校经费情况粗略分析至此,详细情况请仔细分析文中图表中的数据,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此文者欣赏。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81所部属“双一流”高校:7成生均经费不及清华的1/3!

  陕西与山西的高校比较,谁的经费更少?

  省属高校经费:江苏与浙江相比有“三个不如”,原因何在?

  某985高校年度获批“国重”项目翻番:24+59,总经费达5.77亿!

  5所双非10所“双一流”:科研经费超10亿,天津大学高达42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