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专生:堪比现在的985大学生!考不上中专才去读高中?

  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遍地的当今社会,说起中专生,大家脑子里闪过的只怕都是“成绩不好”的印象吧。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专生、中师生”的身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80年代中专、中师:堪比现在的985大学生!

  有人说“那时我校前十名才考得上中专,老厉害了!”“能考上中专的学生在班级、年级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放在现在高考基本上都能考上985之类的学校。”

  考不上中专才去读高中?

  在80年代,中专生和中师生都是从初中生里直接录取的,成绩较好的初中生都是先考中师或中专,如果没考上中专才会去读高中、考大学。

  为什么大家的第一选择是考中专呢?原因小编分析了有以下几个:

  1、成功时间较短

  读中专或中师,就等于是跳出了农门,可成为国家干部,吃商品粮的人。不用等高中三年,再考大学,再去工作。对于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能够近期收获的东西是不会有人愿意多花几年时间的。

  2、家庭经济不允许

  80年代初,计划生育实施,家中孩子较多经济条件普遍不好,生活成本太大,中专毕业可以尽快工作补贴家用。

  3、铁饭碗

  当时中师中专毕业是可以分配工作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即使是被分配到基层,中专的学历也足够自己谋条好出路了!

  以上是小编简单分析的几点原因,下面就来看看广大网友又是什么看法吧:

  网友一:八十年代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专纳入高考,称"大中专"二年制。初中毕业中考进中专称"小中专"四年制。小中专的录取线比重点高中高。小中专出来的学生工作能力,自学能力比二本强多了,大部分都自考了本科。九十年代初全国每年招生包括中专也就七八十万。

  网友二:当年的外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办法只能考中专,但他们的学习水平可是相当优秀,在参加高考前还要预选,名额少得可怜。初中中专也一样。所以说什么事不能想当然,要有调查。

  网友三:80年代中专只有城镇户口可以考,分数很低,农村户口考的话不比重点高中分数低,考上中专意味着户口转城镇户口,工作包分配,比一般高中厉害的多,不过现在不值钱了。

  网友四: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有高中中专和初中中专两种,前者两年,后者四年,但都是国家包分配,按照当时西部一个还算国家录取倾斜的省,包括大中专一年也就5% 不到的录取率,一个班级只要能考上的,那绝对是拔尖的,对于初中中专生,现在看好像觉得目光短浅,实际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很多家庭很困难的,学习好的就想着早点就业,好让家庭摆脱贫困,所以能考上小中专的,很多优秀学生,其实,这些学生放在今天看,基础绝对不低于现在的所谓211院校。而且,那时候的院校每月二十多元的生活补贴,基本上够学校的伙食了。

  80年代你家有考上中专的吗?现在过的怎么样呢?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