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说|图文系列解读《道德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实际上应是《德道经》第一章,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是老子道经的第一篇。

  原来是“非恒道”,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讳,用“常”代替“恒”,长久与永恒相通。

  这种避讳的方式,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观世音,为了避讳李世民,而省略成观音。

  那么道经第一章到底在讲什么呢?

  

  实际上,在讲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就是:老子能讲道吗?

  第二问题就是,我(润泽)能解读道德经吗?

  老子首先给出了思维的模型,就是:#自以为非的科学思维与#自以为是的探索思维。

  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充满了好奇,但科学家能够解密宇宙的奥秘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思维科学家解密了宇宙的规律,也从中向外太空进行探索。

  这是因为,科学的第一个思维方式:自以为非的科学思维,就是道可道思维模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个条件就是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要么保持迅速之间运动,要么保持静止。

  这种有条件,有适用范围的概念,就构成了科学的范畴,就是科学家自以为非的心态。

  就是道【1】可道【2】中的,道【1】之所以被道【2】即能够解密的原因。

  非恒道【3】,首先【1】和【3】的道是名词,一个是宇宙本身的规律【1】,一个是人类进行的解读或者解密【3】,【2】属于动词,就说出,道出,解密的概念。

  可道【2】之道【3】,就是自以为是的探索精神,是人类对自然规律一次归纳总结与发展,此发现出来的规律与智慧都是人类自我的创造,就形成了“自以为是”的探索精神。

  现在回来,思考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既然“道可道,非恒道”,那么老子写出来的道德经中的道经,是道吗?或者是永恒的道吗?

  实际上谈论这个问题,是一个思维上的辩证。

  首先,道可道是老子自以为是的探索出来的【道】,同时非常道的【道】,又是老子对自己探索出来道的一次自以为非的确认。

  

  宇宙有宇宙的规律路线,人类有人类的解密的规律路线,虽然是不同的路线,但都可以解密宇宙的奥秘。

  就像是,输入与输出,中间的黑匣子内,老子有老子的路线,宇宙有宇宙的路线,我润泽有润泽的解读路线。所以虽然极可能或者一定路线不同,但在解释【道】上面,我们都能够同频共振。

  所以在这一点上,老子可以解读道,我可以解读老子的《道德经》之道。

  至此,就是道德经,第一句话的理解。

  包括,霍金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一样,都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接下来,就更容易解读和理解了。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万物万物是没有符号的,人类将之强加了“名”,于是就有了,但这个名也是不永恒的,类似于“手”和“机”,这两个字,在造字之时已经有,后来我们组合成了“手机”就是现在我们常用的phone,phone这个词汇也是人类将之创造出来的名相。

  另一种,非恒名的概念就是我们的姓名,姓名是我们的人文符号,慢慢的会代表一个人的精气神,更换姓名,或者多加一个字或者笔名就是另一种人文符号的显示。

  刘备,字玄德,或者起名一个英文的名字,或者我们微信的昵称都是一种可以变动的,随着时空可以变化的方式,这样也更容易理解:名相的概念。

  这么有了以上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就开始【名】这个世界。

  用【无】来【名】天地之始

  用【有】来【名】万物之母

  我们创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创造,而不在于外界,如果人类灭绝也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这种状态基本上不容易实现,而地球灭绝也是地球自身的灭绝,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一样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足够有人类自己去掌握。个人发展更是这样。

  

  用两个中文汉字:【有和无】来对天地开始与万物生成进行【名】之。

  何为有,何为无,这个在老子道德经中经常提及,需要深度的理解。

  首先,需要把“有”和“无”看成是单独的存在,或者一个汉字符号,即我们的名字一样,只是符号而已,这个“有”“无”的符号,也可以换成:“张三”“李四”。

  比如就是:

  “张三”名天地之始,“李四”名万物之母

  类似于 “伏羲”名天地之始,“女娲”名万物之母

  其次,在理解“有”和“无”这两个符号进行命名,天地万物的缘由。就是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通过后面道德经中的一个例子来理解。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就是用泥巴捏出一个碗来,我们将摸得着的泥巴部分称之为“有”,摸不着,但是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称之为“无”。

  这就是“有”和“无”的关系,在道德经其他地方,也讨论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就是这个含义。

  在没有用泥巴捏造碗之前,这个虚空的空间就是存在的,当用泥巴捏出了碗的形状,那么碗的这个空间,是从无中把它利用起来的,这就是无中生有,有无相生的概念。

  

  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我们进一步解读:

  从“无”中思考和从“有”中观察,发现:小而无内 大而无外

  原文是: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我们从“无”上进行持续性的思考,才能观察其“眇”(欲可以称之为持续性有冲动的探索),从“有”上去时间,才能观察到其“徼”。

  用现代人类目前的认知,对物体进行还原论的分析,从物质到分子到原子,再到目前的量子。从大范围来看从个人到社会到自然再到宇宙。

  我们目前获得的是,归于一个字:太

  “太”字是中华的智慧,我们称老婆为太太,“太”是大加上一点,代表的正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胸襟与智慧。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讲的就是一种无中生有,有无相生的一种不断的迭代(玄),这种迭代带来了维度的升级。

  假如说最开始的状态是无,即零维。

  那么量子就是一维,元素是二维,原子是三维,分子式思维,物质为五维,形成生物大分子就是六维,形成生命就是七维,形成人类社会就是八维,在这就是社会(九维),生态(十维),宇宙(十一维)。

  这是维度的不断涌现实现的人类的一次发展。

  何为涌现,就是老子说的【玄】。这个也是要理解的重要词汇。

  玄之又玄,就是涌现又涌现。

  举个我们熟知的例子。

  企业、国家、全球

  企业这个组织的概念,目前是我们能够感知却是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来自于企业员工和企业负责人的组成了一个叫企业的概念,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人的结合实现的一次涌现,企业即是平台,也是我们涌现出来的空间,就是杯子的实体,创造出来的空间一样,就是一次涌现,称之为【玄】。

  玄之又玄就是多次涌现,企业和政府这样的组织,涌现出来一个叫国家的概念,国家与国家用涌现出来人类社会的概念。

  这就是众妙之门。

  《道可道 非恒道 道亦可道》

  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更多的分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