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公布新增硕士点,24考研的新机会来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更新,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共有21个。

    新专业中,生物统计学开设高校最多,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海南医学院。

  另一开设较多的专业是数据科学,有北京交通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2所高校。

    对于很多考研人来说,第一年设立硕士点的院校专业是择校的首选,相对而言也会更加公平,有更多优势。

  1?

  多校新增考研硕士点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2021年申请的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增列名单之中,并将于2023年9月开始招生。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发布的《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变化提示》中指出,23年院校新增了5个硕士授权点。

    ?青岛科技大学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获批电气工程(0808)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型硕士点),自2023年正式开始招收电气工程(0808)学术型硕士。

    ?电子科技大学

  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增招生专业初试科目公告》中指出增设一批硕士招生专业。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新增了1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23年开始对新传学硕、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学以及工商管理等专硕专业进行招生。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新增8个招生专业。

    ?复旦大学

  新增应用伦理、社会政策、气象、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新增资源与环境、旅游管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计划于202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发布2023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调整说明: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新增学硕专业为070100 数学、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专硕专业为085601 材料工程、085602 化学工程、085603 冶金工程、055101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

    ?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杭州电子科技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增材料工程、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税务、新闻与传播、法律硕士(法学)、图书情报专业。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新增7个学科(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拟新增国家安全学、党内法规学、法与经济学、纪检监察学4个研究生招生专业。

    2?

  新增专业有哪些优势

  我们可从以下三点来看新增硕士点的优势:

  ?新增硕士点比较好考

  新增硕士点的专业一般不太热门,作为第一届考生,题目难度可能不会太大,分数线不会很高。

  ??复试相对容易

  因为是第一次招生,学院需要完成招生指标,所以会对一志愿报考的考生更加宽容。一般院校会给很多的调剂名额,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机遇。

  ??院校有一定的资源倾斜

  因为是新开设的硕士点,学校需要提高培养质量和知名度,所以可能会有一定的资源支持,像提供新的办公室和实验设备,有的学校可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补贴和奖学金的比例。

  当然,首次招生的专业也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

  实验室要从新搭建,科研条件不够完备,导师、平台、资源等可能没有老牌专业要好。

  如果对学校资源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建议提前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再决定是否报考。

  最后,汤老师要强调一点,即将步入五月,离黄金复习时期越来越近,这个时候一定要调整好复习状态, 尤其是对咱们大三的考生而言,因为你们是第一次考研,对于时间的掌控不是很科学。所以我认为这个时间节点每天拿出六个小时来复习是可以的,这六个小时要用四个小时来复习数学,其他时间可以复习英语、政治和专业课。

  为什么要在数学复习上投入这么多时间呢?因为数学非常重要,数学150分,在考研总分中分值比例很大,同时数学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学科,基础一般的同学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看到不错的回报。

  其他学科也很重要,大家也不能落下,每年都会有不少同学因为英语成绩不过关进不了复试,所以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复习。

  虽然这六个小时看起来很多,但是大家完全可以把时间拆分下来复习,比如上午没课的时候可以复习两个小时,下午再抽两个小时复习,最后晚上上自习课的时候也可以复习,千万不能盲目地堆砌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同时也不用每天都保持高压的学习状态,时不时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去跑跑步,打打球,注重劳逸结合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