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肇庆有这么多“宝贝”!这些你都认识吗?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

  肇庆人文资源得天独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富多彩。

  近年来,肇庆扎实做好

  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

  更深入地了解肇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延续非遗的生命力~

  五马巡城舞

  五马巡城舞

  是流传于肇庆封开县大洲镇的

  一种规模较大的阵式传统民间舞蹈,

  以马形道具套在人身上

  扮成五名古代战将,

  作为主要角色进行表演。

  △图源 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整个舞蹈由“开城”“点卯”“巡城”三个阵式组成。舞蹈动作以跑为主,同时用激昂的锣鼓伴奏。

  表演人数最少35人,多时可达50人,

  阵容壮观、气势豪迈,

  体现了一股戍边守土、

  保家卫国的激情壮怀,

  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观赏价值。

  △五马巡城舞。图源 封开发布

  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是肇庆封开县

  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

  源自唐代岭南

  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流传至今。

  △麒麟白马舞表演 谢京中 摄

  该舞蹈多集中在

  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表演。

  表演时,状元骑白马,

  状元夫人骑麒麟,

  并用封开山歌演绎《麒麟曲》,

  把莫宣卿状元夫妇衣锦还乡的故事

  表现得活灵活现,

  深刻反映出封开人民对忠贞爱情

  和美好前途的追求和热爱。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乐祺 摄

  春牛舞

  春牛舞是肇庆怀集县

  下帅壮族瑶族乡东西田心村

  流传130多年历史的传统舞蹈,

  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该舞蹈主要道具有“春牛”“犁”,

  一般由三个演员参与,

  两人扮舞牛,一人演农夫。

  △春牛舞排练。孔志毅 摄

  表演时,

  农夫跟在“春牛”后面,

  做出各种犁田动作,唱吟前行,

  通过细腻的表演

  突出农夫与牛有趣的互动。

  该舞多在春节期间演出,

  祝福人们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梁学俭 摄

  端州包公诞

  “包公诞”始于公元1467年,

  距今已550多年历史,

  属于为数不多的

  民众自发性大型民俗活动,

  参与民众少则数千,多则近万。

  △资料图。彭泰章 摄

  “包公诞”主要分布在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公升任端州知军州事,在其主政端州的三年岁月中,包公勤政为民、公正廉明,百姓呼之为青天。

  端州包公诞的诞期为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

  民俗内容包括神像巡游、包公送福、

  盖印沾福、文运昌盛等,

  其中神像巡游和包公送福

  为区别于其他包公民俗活动

  之最大特色。

  高要春社

  社祭,是古代中国

  最庄严典重的礼制之一。

  高要春社沿承了中国传统社祭的春祭。

  高要现存5000多个“社坛”,

  分布于高要17个镇(街道)

  下辖各个自然村。

  高要春社是西江中下游最多民众参与、

  节期最长的民间庆典之一。

  △高要春社期间的文娱表演

  高要春社

  有这些民俗活动

  ↓↓

  在节前,各村父老召集村民合钱,用于社祭开支;在节期,各镇村先集中拜祭本土社稷之神,随后组织社日庆祝活动,龙狮、粤剧、八音、抢炮、庙会出巡、茶果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

  春社完祭后,

  进入分胙和宴飨高潮,

  各村社分发酬敬过社稷的祭肉,

  重现汉代“陈平宰社”的遗风。

  △酒堂宴

  悦城龙母诞

  悦城龙母诞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

  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源自德庆先民

  对远古西江水神龙母的原始崇拜,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图源 德庆发布

  悦城龙母诞主要活动时间集中

  在每年的龙母生辰诞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

  和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

  龙母诞期间,

  前来参神“贺诞”的乡民人数众多,

  尤其是五月初八“正日”,

  更是盛况空前。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

  中国文房四宝中的重宝,

  因出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

  自宋代起已作为贡品,

  名列中国众砚之首。

  端砚以其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的独特石质,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精雕细琢,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虫蚁不蛀等特点,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视为砚中至宝。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程文作品《如日中天砚》

  2004年,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

  肇庆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称号。

  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

  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端砚制作工序——雕刻(端砚协会供图)

  古法造纸

  造纸术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会古法造纸

  主要集中于肇庆四会市邓村镇,

  于南宋时由中原传入,

  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晒纸(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四会古法造的纸通称会纸,

  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材料。

  其主要工艺环节,

  与古籍《博物志》《后汉书集解》中

  所述1900年以前蔡伦的

  挫、煮、捣、抄造纸术一脉相承,

  也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

  古法造纸法相一致,

  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

  造纸术的活例证。

  △碎竹造纸(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新桥洋篮编织工艺

  新桥洋篮编织工艺

  由肇庆高要新桥镇竹器工匠邓福

  首创于清咸丰年间。

  由于是远销海外、专供出洋,

  故称“洋篮”。

  该技艺大体可分为起底、织身、插花、烧花、喷漆、绞口等工序。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

  如疏、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所编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新桥洋篮既可供摆设观赏,

  又可盛糖果、水果等,

  兼具艺术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肇庆的这些非遗“宝贝”

  你都了解吗?

  哪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快来【评论区】留下

  你的看法吧~

  资料来源:多彩肇庆

  编 辑:梁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