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积极效应是如何对老年人所有权效应产生影响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目前成为中国最为突出的问题。

  

  政府积极关注老龄化问题,为老年人谋得了很多福利和政策。

  尽管老年人的生活的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更多的保障,但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仍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帮助。

  一档名为《忘不了餐厅》的真人秀节目走进大众的视野,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到如何与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体们相处,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相当多的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会发生变化。最典型的是,老年人的记忆力、执行功能和加工速度都有所下降。

  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有研究在心理理论任务中发现,老年人更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被要求记忆材料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与自我有关的刺激的影响,这与外界报告的结果一致,即老年人变得更专注于自我,更内向。

  研究表明,自我参照在提高老年人记忆力方面和年轻人一样有效。

  在自我参照的情况下,与他人情况相比,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记忆提取都有相同程度的增长。

  此外,自我参照一般有助于项目检索,而且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来说,他们也能记住相应项目的细节。

  那些将描述的物体与自己联系起来的老年人,不仅容易记住之前见过的物体,也容易拒绝与之前的物体不完全相同的相似物体。

  此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自我参照都可以增强源记忆,即对之前遇到的信息上下文的记忆。

  

  与他人条件下记忆的单词相比,对于自我参照编码的单词,参与者不仅更善于区分旧单词和新单词,而且也更善于再认单词被编码的条件。

  这些结果表明,自我参照改善了记忆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特别容易导致年龄相关的衰退,比如记忆的特异性和源记忆。

  此外,情绪信息也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原理》中曾写道,由情绪引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就像是在我们大脑皮层上留下的一道疤痕,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个体的巨大影响。

  情绪与认知的研究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自我参照效应作为认知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会大量涉及到一些情绪的相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老年人的自我参照效应会受到认知数量的影响,但是仍然表现出了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

  尤其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从偏好消极信息转向偏好积极信息。

  然而,目前考察自我参照效应中情绪作用的研究还并不多见。特别是在随意编码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刚刚起步的阶段。

  因此,研究旨在将自我所有权效应和情绪结合起来,在随意编码条件下探讨情绪对所有权效应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情绪、自我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总讨论

  研究通过经典所有权范式,以物品效价作为切入点,探究了老年人所有权效应中积极效应的作用。实验1为所有权研究的道路发展了一条新的途径。

  

  老年人作为社会结构中独特的群体,他们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方面都有着属于他们独特的之处。

  以往自我参照领域研究老年人得出的结论同样适用于所有权效应。

  首先自我是一个对个人有意义的构念,因此可能提供一种编码策略,可以有效地支持老年人的记忆。

  其次,自我与动机和社会目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目标变得越来越重要,最后所有权效应同自我参照一样可能会减少对认知资源的需求。

  实验2和实验3的结论在神经影像学上的基础上提供了行为学上的数据。

  以往神经影像学上的证据表明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前额叶区域的激活变化不仅反映了与年龄相关的情绪调节,也反映了自我参照的变化。

  

  相对于消极信息,老年人的背侧前额叶在加工积极信息时活动增加,这反映了老年人在加工积极信息时的控制过程。

  神经影像学上强有力的证明让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所有权效应作为随意编码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当给需要编码的物品赋予情绪色彩时,老年人对自己拥有的积极物品的偏好可能也会激活前额叶皮层。

  不过研究实验2和实验3的结论与以往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

  实验2发现老年人在他人所有权条件下积极效应仍然稳定的存在,这说明积极物品的确占据了老年人的大部分的认知资源。

  

  但是在实验3中,老年人并没有在他人所有权中表现出积极效应,这可能说明熟悉度虽然不影响积极效应在所有权效应中的作用,但是它仍消耗着老年人的认知资源。

  在实验2和实验3中,尽管大学生在自我所有权条件下出现了消极效应,但是他们对积极物品和中性物品的再认并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说明积极物品和中性物品并没有引起年轻人的情绪差异。

  当老年人能够将这些资源投入到情绪调节中时,这种差异就应该显现出来。

  事实上,当加工过程短暂,或者认知资源枯竭时,年龄效应可能会完全逆转,老年人对消极项目的杏仁核活动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正如Mather等人所讨论的那样,老年人可能特别善于察觉负面信息,因为察觉是进行情绪调节的前提条件。

  

  如果一个人没有察觉到负面信息,他就无法避免这些信息,也无法调节他对这些信息的反应。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老年人的杏仁核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最初应该是强烈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由于受情绪处理控制区域(如由前额叶皮层执行的区域)的调节而消散。

  老年人情绪记忆存在积极效应

  对处理情绪信息的年龄差异的初步研究一致支持积极效应。

  Mather和Carstensen使用点探针视觉注意范式来证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倾向于看积极的脸,远离消极(如愤怒或悲伤)的脸。这是积极效应最早的例证之一。

  随后的研究使用眼球追踪方法重复了视觉注意的积极效应。

  

  早期研究也发现了对记忆的积极影响的支持。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自传体记忆和长期记忆等范式中对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的记忆更好到工作记忆。

  积极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也很明显。老年人和年轻人在选择与健康有关的日常选项时,对积极属性和消极属性表现出相对更大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在早期研究之后的几年里,积极效应已经在各种实验范式、任务和刺激中得到了证明。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视觉刺激的积极效应的证据,比如情绪化的面孔和照片和词汇刺激,如单词列表和健康信息。这表明这种效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

  与此同时,从快速视觉注意到自传体记忆再到决策制定,各种用于证明积极效应的范式表明,这种效应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信息处理领域。

  

  尽管积极效应的实证支持范围很广,但有不少研究发现,在处理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方面,年龄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

  事实上,研究未能观察到记忆单词的积极作用,图像和广告。乍一看,这些发现似乎挑战了积极效应的可靠性。

  然而,当将这些研究的实验设计与发现该效应的研究进行比较时,一个模式出现了,表明一个关键的调节作用:

  没有观察到积极效应的研究通常通过改变个体的目标、注意和资源来施加实验约束。

  例如,当被试被要求明确记住所有信息时,情绪信息处理的年龄差异便不会出现,或被要求对编码过程中的实验刺激做出明确判断。

  

  相比之下,那些提供和鼓励被试自然地、不受约束地加工刺激的研究(例如,指导被试像看电视一样看图像)观察到了积极的效果。

  信息加工不受约束和受约束时的积极效应的经验观察完全符合SST提供的动机解释。

  根据SST的研究,情绪信息处理的年龄差异是由慢性激活目标自上而下驱动的。追求这样的目标需要足够的认知控制,以及缺乏替代特定情境的目标。

  因此,当个体被灌输与他们的长期激活目标相冲突的目标和/或当他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时,SST无法预测积极效应,而实证工作支持这些预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Mather和他的同事们证明了具有高认知控制水平的老年人,以及处于完全和分散注意力状态的老年人在记忆和注意力方面的积极效应。

  

  L?ckenhoff和Carstensen通过实验说明,当他们通过激活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信息寻求目标来消除决策中的积极效应时,阐明了目标的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说明了实验指导操作和任务特征是如何产生和抑制积极效应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