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论谈 | 稳就业要力保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毕业季将至,稳就业进入关键期。继一周前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之后,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释放力保民生之本的重磅信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延续快速修复态势,各项指标大都较去年年底好转的同时失业率逆势走高。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高于5.5%的控制目标,其中,2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18.1%,处在历史高点附近。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就业领域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加剧,农民工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缩减,工作搜寻时间延长,工资水平不断下压等。针对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议要求,突出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既有力有效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更大程度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又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这也意味着,在当前推动经济回升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高校毕业生好就业、稳就业、就好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从教育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到人社部“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稳就业相关政策加快部署,重点是落实落细落到位。

  一揽子就业利好政策有望密集出台。3月末,国务院下发的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提出了10项稳就业的政策。国务院要求这些政策年内持续推进,其中明确这三项政策4月底前出台:一是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二是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三是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政策加力,行动给力。当前正值春季求职关键期,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各部门接连出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4月14日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推动优化中小企业人才结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市场。只有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才能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解决就业问题,还有最根本的一条是要靠发展经济。要强化政策支持,通过稳增长来实现稳就业,进而推动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邹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