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透,初中生如何高效学习

  一儒语文

  高效课堂

  我们进入初中后,很多家长或者同学疑惑:在小学成绩拔尖,怎么到了初中成绩却一落千丈,甚至成了班级垫底的人物;有的同学小学成绩平平,但上初中后,成绩却飞速上升,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知识量少,知识结构简单,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学习成绩好是很容易做到的;有少数孩子虽然成绩平平,但是自己主动在学。在小学阶段看似前者的效果卓著,但在上初中后的学习中会逐步拉开差距,后者的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两者的差别明显看来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其实归根结底是学习兴趣造成他们的两种状态。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的时间很宝贵,三年转瞬即逝,所以初中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升,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方法:

  关注科学学习方法

  NO.1

  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

  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

  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

  

  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NO.2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1)及时复习

  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2)分散学习

  “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3)过度学习

  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

  

  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

  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NO.3

  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

  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学好各门功课。

  提高学习效率,做好时间管理

  学习好坏与智商没有绝对的关系,智商高的同学,可能是在记忆、理解上快别人一步,但如果他不学习,一样是什么都不会。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同学,考试时候更容易取得高分,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依赖优势。

  NO.1

  请注意,时间管理

  短时间如何做到快速提升,无外乎就是在和别人同样的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吸取并掌握知识。所以,做好时间管理是重中之重。但如何真正的做好时间管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正确地做到的。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仿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

  

  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

  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对于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NO.2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

  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

  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NO.3

  根据不同内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

  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NO.4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

  如果你在做完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

  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得适度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

  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

  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NO.5

  处理好各种关系很重要

  “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

  

  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NO.6

  注意适当的休息

  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

  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NO.7

  学会执行,持之以恒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

  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

  

  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

  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NO.8

  各类计划表模板

  曾经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放假了,我一定要....!结果呢?过不了一个月,就又变回了原样。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真正的学习计划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不要急,中考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计划表的模板,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一份吧,还有一个新学期的成绩对比表,用好了可以有效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当然,错题本的模板也要来一份,要知道,这是各学霸都在推荐的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各科的学习方法

  NO.1

  语文英语

  首先这是两门相对而言不太好提分的科目,但同时也是两门最体现学习习惯的科目。

  (1).我会选择每天早晨稍微早起那么半个小时左右,用来读语文,(学校的早读课最好规划为读背考试需要的古诗文)读老师没有要求的内容比如课外我自己的积累,和一些做题后的总结。

  (2).语文课如果是上教材的课文内容个人看来没有太大听的必要,当然!听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人而异!!我以前用这些课来记总结好的文言文实词或者是英语单词。但老师在上文言文,写作或是答题方法的课,肯定要好好听的。

  

  (3).英语课上老师边讲我会边记,老师写一个重点单词我就会在草稿本上多写几遍,学到一个高级句式我也会强迫自己尽快记住。课后我会复习这些内容并看一两遍,回到家里再看一遍,到了周末再巩固这周内容。

  

  (4).语文作业做了之后不要只写个答案,一定要总结出这类题的答法,这道题考察了哪个考点。比如阅读景物描写的作用,这类题的答案是一个模版,完全可以背下来。其他的比如 “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这种可能想不出的阅读答案原话,如果你觉得它答得很好就背了。

  NO.2

  数理化学科

  (1).课前预习很重要,前一天晚上拿一些时间预习(之前写的30分钟,不一定需要30分钟哈!不需要太深入理解,你只要大致清楚就好了。

  (2).上课时老师在讲重点一定要认真听,特别是你听到有的知识点正是你昨晚困惑或是根本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而有时老师为了活跃气氛讲一些题外话或是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这种时候你大可以回看巩固一下这节课已学内容或者做几道例题。

  

  (3).做题后一定要进行相应总结。

  (4).做题前一定先熟悉知识点。相信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一篇题不难但是却做了很久,这是因为你每个知识点都得翻书。所以,对于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一般在做之前先复盘一下课堂的内容,不管是哪次考试前的复习都如此。

  NO.3

  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1).我知道这些很难背,所以我需要你上课在老师讲的时候自己记,一般老师会画一些框架图,你可以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

  (2).不要拖,课上记住了课后没人能保证你不会遗忘,你需要做的是保证课后能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就好,回家有时间再一遍,然后周末对本周的内容进行全面性查漏补缺,每个考前再一遍。

  

  (3).生物地理有时间可以多做题。我初中生物拿过4次满分,初二以上平时也没有低于45(50分的题),我做了很多题,我初三刷完了五三蓝本和橙本以及有个三二的粉本,虽然题量多,但是对于我整体时间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我当时对生物有非常清晰的框架,知识点我都记的很熟,对这些题几乎是秒杀,初二有几次月考我都是十几分钟内搞定生物卷(我说的是看题目心中出现答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