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对亲孙子贾兰冷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怕挡了她母凭子贵的路?

  《红楼梦》中贾政的嫡长孙贾兰,相比贾环是个很有存在感的小孩。贾兰母子的月银与王夫人相当,都是二十两的最高标准,在经济上相当受优待,连凤姐都愤愤不平。

  贾母和贾政对贾兰很关注,不是派食就是赏赐,比起被视如空气的叔叔贾环,不知好了多少倍。

  

  从表面上看来,的确如此。但这些并不代表他和宝玉一样,是被所有人重视宠爱的公子爷。

  贾政对亲孙子很疼爱,为什么王夫人却很冷漠?

  贾兰学习好又不惹事,都说“隔辈亲”应该备受宠溺,但作为奶奶的王夫人却没有表现出一分亲热。

  按说王夫人提到儿子贾珠哭得泪如雨下,应该对自幼没爹的亲孙子很疼爱,然而翻遍全书,也见不到祖孙二人的一次互动,着实令人奇怪。

  通常庶子和亲儿子有竞争关系,正妻和妾室之间,会有争风吃醋的心理。王夫人作为嫡母,厌恶庶出的贾环情有可原,不喜欢亲孙子贾兰,又是为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贾珠非王夫人亲生子,或贾兰并非李纨亲生,二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首先,贾珠非王夫人亲生子,这种假设显然不成立。

  因为冷子兴和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就说明贾珠的确是王夫人亲生子。而贾政暴打宝玉的时候,王夫人丧子之母的悲伤表现,贾政听了难过遂停了手,证明了母子情深。

  其次,贾兰并非李纨亲生这种猜测,倒有几分可能性。

  因为贾珠年纪轻轻就领了盒饭,极有可能没有留下孩子。但应考虑到古人十六七岁就已结婚,几年后有孩子,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无子反倒有些奇怪了。

  而元妃元宵节回家省亲,动静闹得满城皆知。谁能在这样的高光时刻露脸,沾上皇亲国戚富贵之气,不仅是令人高看一眼的荣耀,也是身份地位的确认。

  虽然书上仅有寥寥数语:“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

  

  相比同父异母的贾环被消失,也没赏赐,根本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弟弟不同;元春命不仅将琼酥金脍等物赐予贾兰,还另赐了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两对这样非常丰厚的礼品。

  说明贾兰作为贾政长孙的地位,早已得到官方的认可。

  那么不管贾兰是不是李纨亲生,作为朝廷命妇的王夫人,理应和贾母一样对其多多表示体恤,才是当奶奶的正理。

  △另外一种说法是:王夫人是太爱贾珠,是怕睹孙思子伤心。

  贾珠早慧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身上寄托着家族振兴的希望。不料他二十岁就意外早亡的打击,无疑让当母亲的痛不欲生——王夫人一见了贾兰,就会想起他死去的父亲;冷落孙子是不想心里难受,故意疏远,只为逃避亲密互动罢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属于应激性创伤的后遗症。

  

  如天才画家凡·高的哥哥早夭,他母亲沉浸于失子悲伤之中无力自拔,对小儿子疏于照顾。以至于凡·高童年缺乏母爱,留下了难以填补的创伤,成了他悲剧人生的注脚。这样解读有失子之痛的王夫人,倒也可以理解。

  只是对于中国式的奶奶,这种情况很罕见。

  毕竟按照常理,贾兰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作为在荣国府最小孩子理应受众长辈的疼爱,应如贾母般对李纨母子更加关照才是。

  贾母就时时惦记着他:平日里一起吃饭时,总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抓果子给他吃,若见兰儿没有来,也总要问问,赏食物东西,更是家常便饭了。

  因此,即便王夫人有此心疾,作为奶奶也应表面上敷衍地表示关心贾兰,表现出大家闺秀出生主母应有的礼数气度,才符合儒家“怜孤惜寡”的道德要求。

  

  况且此说无法解释,王夫人裁撤贾兰奶妈掉的动机。

  凤姐说家事艰难,建议趁着绣春囊一事把迎春姐妹们的丫头裁掉几个,王夫人都觉得委屈女孩子不同意,却借口其奶妈太“妖乔”,下令把贾兰奶妈赶走了。理由十分离谱,不免令人生疑。

  要知道溥仪皇帝吃到了九岁,古代贵族家男孩七八岁还吃奶,也是常见的情况。贾环年纪小,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釜底抽薪强行断奶,绝非换个人服侍这么简单。暴露出王夫人对贾兰的打压。

  △还有一种说法是婆媳矛盾,王夫人讨厌李纨,对贾兰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从王夫人在劝阻贾政暴打宝玉时所言来看,有学者推测贾兰父亲死于非命。

  李纨说起丈夫生前有几房姬妾都打发走了来看,贾珠不到20岁生子,早婚加上学业繁重,体质太柔弱,没挨过父亲的一顿揍就挂了。

  王夫人因贾珠的死迁怒于李纨:认为夫妇恩爱让儿子缺乏节制,或怪她没管好房里人,让贾珠沉迷于闺房之乐。诗人陆游和唐婉过于恩爱,被婆婆见不惯活活拆散。

  

  所以,书中贾兰因母受累,故而才和“小冻猫子”贾环,皆不受王夫人待见,同病相怜玩在了一起。

  △其三,贾兰性格孤僻,不讨人喜欢。

  有其母必有其子,李纨为人凉薄,刻意维护自己寡妇的低调,将稻香村弄得死气沉沉,一点不顾及孩子活泼的天性:在孩子的教育上,奉行明哲保身的原则,导致儿子少年老成,主动疏远他人。

  宝玉和人打架大闹学堂一回,贾兰在袖手旁观,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表现过度冷静,实在不合常理。

  以上这些原因虽然有些道理,只是贾兰那么小的孩子,可以不受宠,但不足以让王夫人如此讨厌。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贾兰和宝玉都是荣国府继承人,竞争者的关系。

  

  按照封建社会的世袭制度,长房长孙更有优势。但由于长房贾琏无子,或应父获罪失去继承者资格。而宝玉作为荣国公的第四代,有优先继承爵位和爵产。

  二房的长房长孙贾兰是荣国府第五代,其实是排在叔叔宝玉的后面。但封建社会的世袭,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如果长子早夭,一般可以申请上表朝廷,如果皇帝同意可以赐封长孙,也可以赐封次子,庶子等。

  这种情况下,拥有选择权的贾政提议由谁继承,显然更重要。

  贾母和贾政都对贾兰十分喜爱。元宵节家宴上贾政发现贾兰没来,听李纨说老爷没请他不肯来,马上派贾环和婆子去请他。中秋夜宴上,“贾政看了贾兰诗喜不自胜,遂并讲与贾母听时,贾母也十分欢喜,也忙令贾政赏他。”

  

  从“喜不自胜”一词可见,贾政喜欢这个小孙子,胜过小儿子的:宝玉不务正业希望渺茫,贾兰有出息的可能性更大。由于贾兰的存在,对王夫人的命根子宝玉前途有潜在的威胁。

  对贾政来说儿孙谁有出息都得认他,没有顾虑。可对王夫人来说就不同了:因为从来母凭子贵!没有母凭孙贵的!

  虽然贾兰是她亲孙子,可是贾珠死了,将来掌权的是李纨,如同皇太后与皇后争权,她这个太皇太后终究要退居幕后,如贾母所言"不过混吃等死罢了"。

  清末慈禧不肯将年幼的光绪,按照旧例过继给同治当儿子,后来才让3岁溥仪兼祧同治、光绪两房。之所以如此,就是出于继续以母后直接掌权的考虑。

  

  老话说钱要自找,儿要亲生,正是这个道理。不论怎样,王夫人给宝玉掌家,远比给贾兰当家要权威风光得多,打压贾环贾兰就是为了维护宝玉,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将来的地位。

  所以,王夫人将唯一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贾兰日后蟾宫折桂有了出息,对于嫡母兄弟也懒得照拂。当然,也有专家考证,贾政夫妇是靠贾环养老送终的。

  自古道:妻贤夫祸少。如果从大局出发来看,庶出异母兄弟贾环,非亲生的贾兰有出息,尽管可能会威胁到宝玉母子的利益,无疑是都是对贾府有利的。为了家族团结,王夫人表面上应该和贾母学习,对他们一视同仁才是。

  

  只是整个家族的男人女人都一代不如一代,相比贾母的气度智慧,王夫人邢夫人,至于王熙凤李纨都远远不及,内部矛盾重重,内卷得太厉害了!

  难怪探春悲哀地说:咱们家一个个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贾府走向衰败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