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外贸“暖意”渐浓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数据整体好于市场预期,3月份进出口总量甚至出现回升的态势,特别是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展现了较强韧性,开局稳中向好。

  苏浙稳居全国前三

  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相继出炉,外贸大省表现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外贸大省浙江、江苏进出口规模稳居全国前三。一季度,江苏、浙江分别以进出口规模1.2万亿元、1.1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第三,增速分别为-6.7%、4.8%。

  具体来看,江苏一季度出口7801.2亿元,下降2.3%,进口4190.7亿元,下降14%。

  “江苏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走弱,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国外加息等多重因素对国内外外贸造成了不利影响。江苏作为我国外贸大省,不可避免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牵连,在需求端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江苏外贸结构性问题突出。由于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江苏传统产品进出口严重下滑。

  从分项数据看,一季度,江苏一般贸易同比下降2.9%,加工贸易同比下降11%。其中,塑料制品类产品进出口同比下降10.6%,纺织原料及制品类产品进出口同比下降12.4%,化学工业类进出口同比下降8.4%,机电、音像设备类产品进出口同比下降12.1%。“这些传统产品进出口占据江苏外贸总额近70%,直接影响整体外贸水平。”吴福象说,不过,江苏3月进出口降幅较前2个月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转为增长。

  相对而言,浙江的表现更为抢眼。一季度,浙江出口8356.7亿元,增长6.1%,进口2969.3亿元,增长1.0%,是一季度前三个外贸大省中唯一进口、出口均实现增长的省份。

  杭州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分别居全国第3、第2、第6位,分别占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值的11.5%、14.8%和7.0%。

  记者注意到,浙江进出口、出口双双恢复正增长的背后,是3月的飞速回升。今年1-2月,浙江外贸在过去三年首次遭遇负增长。而3月,浙江进出口4415.2亿元,增长24.3%。

  “这是疫情严控时期积压的能量一种急速释放,反映了市场的急切需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汪丽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也是浙江稳外贸稳外资、通过“抢订单”拓市场的成效显现。此外,也体现国内外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即对疫情防控期间消费“饥饿”的反映。

  同时,汪丽娟表示,浙江制造“存量”能力巨大,能够及时供应市场需求。此外,浙江较能推动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贸易。

  上海回升 安徽最猛

  长三角“龙头”上海,进出口规模全国第四。

  具体来看,上海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1.0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4077.8亿元,下降1.4%;进口6393.2亿元,增长6.9%。

  “一季度数据,反映出外贸面临的压力。”吴福象说,由于GDP依靠投资驱动的经济范式,如果出口受到挤压下降后,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因出口需求萎缩,供大于求,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从而导致投资效率下降,失业现象变得严重。

  “这也将导致上下游产业链的断链弱链;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可能转移到成本洼地的国家或地区;上下游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下降,等等。”吴福象表示。

  不过,上海进出口增速正逐月提升,1月进出口下降5.3%,2月“由负转正”,增长8.2%,3月同比增速继续提升至9.1%。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安徽出口增幅长三角“首位”。具体来看,一季度,安徽外贸出口额1183.2亿元,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居长三角第一;实际使用外资6.1亿美元,同比增长42.2%,高于全国42.7个百分点。

  “安徽出口增幅居长三角第一,受几方面因素影响。”汪丽娟分析称,今年安徽着力实施扩外贸大跃升行动,有助于增强安徽外贸综合竞争力。同时,创新开展“徽动全球”万企出海行动,通过参与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促进国际合作,扩大进出口规模。此外,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强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全省共享共用,通过文化、语言、中医药等领域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树立“安徽服务”品牌,形成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

  “去年底防疫政策优化,国内外贸易活动急需改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她说。

  发力稳订单拓市场

  外贸承压之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这几日,宁波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先生正在为5月出国参加展会做准备。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接下来每个月他都安排了参加展会或者接洽客户,行程可谓是满满当当。

  “我们主要的客户来自东南亚、非洲以及中南美洲等地区的国家,受其本国汇率波动,货币贬值导致购买力严重下降,消费需求开始收缩,因此近段时间的订单量有所下降。”林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像林先生这样传统行业的外贸人,大都感受到外需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现在的订单量明显比以前要少,就算现在牺牲一部分利润,也尽可能要把订单维持住。”林先生说,虽然目前已经手握今年目标60%的订单,但对于接下来的40%,他表示要做下来还是比较难。”

  不过,林先生称,今年还是准备大干一场。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8000到10000吨的进口原料,这个量已达到了往年的三倍以上。

  针对稳外贸,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18条具体措施,打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各地也纷纷出台支持措施,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以安徽为例,2023年,安徽将加大外向型大项目和外贸龙头企业平台招引,运营提升安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布安徽省对外贸易企业10强榜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1000家,力争达到1.3万家。新培育认定50个以上“安徽出口品牌”。加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孵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1000家,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支持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

  吴福象指出,在外贸整体趋势逐月好转的背后,新兴市场需求强劲支撑外贸增长,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拉动外贸出口增长,这些都将在“稳外贸”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