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争先恐后当网红,满腹经纶火出圈,却被诟病不务正业

  网络飞速发展,许多年轻人抓住契机,乘着这股东风成为了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从无人知晓到一步登天,巨大的流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在路上随便找个小学生,问问他未来有什么梦想,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会是网红。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网红赚钱多又轻松。

  但有这么一群网红却与学生们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在网络上分享传授,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但随着流量的上涨,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了。

  

  人们沉迷于网络冲浪刷短视频,看到了大量无效的碎片化信息。渐渐地,上网的目的不再只是单一的娱乐消遣,也有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求。

  而相比于书上、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些节奏明快、声情并茂的视频科普和授课更能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授学者们,凭借着自己巨大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视频中一露面,就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内涵。

  

  而教授的头衔,更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信服,从而贡献出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到网络学习大军。

  提到网红教授,罗翔这个名字总会被人最先提及。在视频平台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粉丝已经超过了2700万,成了在这个平台上粉丝最多的账号,足以看出他的受欢迎程度。

  而在罗翔教授的视频中,最先为人熟知的是“法外狂徒张三”这个网络热梗,虽然罗翔教授每次在讲述完张三的恶行后,都会解读里面所包含的法律知识。

  

  但观众往往忽视了视频中这最重要的知识点,只是对疯狂的张三津津乐道。而罗翔教授在爆红后,恰恰也是因为视频趣味性关注度高于专业性,而备受诟病。

  网红教授们受到的质疑也大都如此。他们受追捧的原因主要还是语言上的幽默风趣,而视频中的专业知识却往往被受众忽视。那为何屡遭质疑,教授们还都纷纷投身于网络平台,选择成为网红大军中的一员呢?

  网红教授知识底蕴雄厚,制作的视频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许多教授之所以成为网红,就是一些学生将自己录制的课程上传到平台获得了大量关注。

  

  科研者总是寂寞的,知识的枯燥乏味,让许多富有才华的学者教授们,埋没于人群中,收不到关注。

  而成为网红后,这些教授走在校园中,会有更多的学生找上来,打招呼、合照。看到自己分享的知识被学生看到并喜爱,相信这些网红教师也会感到欣喜。

  但欣喜的背后也有可能藏着辛酸。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就在网络爆红后,受到了一系列的质疑,也曾陷入过迷茫。

  

  戴建业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教授。虽然日常生活中总是跟晦涩高深的古文打交道。但戴建业教授用极高的专业修养,更加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知识。

  一次戴建业教授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被学生录下来发到了网上,没想到受到了大量网友的交口称赞,关注度也水涨船高。

  大受网络追捧的他,开始屡屡现身于各类视频和线下讲座中。出镜频率高了,关注的人多了,质疑声也就从四面八方涌来。

  

  时常有人在评论区里批评他讲课方式太不正经,只是在追求流量带来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所担负的是教书育人的职责。一次讲座中更是有一名男学生公然指责他“失了文人风骨”。

  面对质疑,戴建业教授也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文人的清贫不只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无人关注上。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听自己讲课,把自己总结浓缩的知识传递给更多学生,放弃文人风骨,追逐流量,又有何不可。

  笔者寄语:网红教师面对的不只是一夜爆红,更多的是走红之后,流量所引来的,让他们难以理解的骂名。

  

  有多少网红昙花一现,但因为输出的内容庸俗空洞,转瞬之间被互联网所抛弃。而用才华吸引流量的教授学者们,为何还要遭到别人的质疑呢?

  对成千上万的学子来说,沉沦于搞笑、娱乐短视频,不如在闲暇时听听这些网红教授的见解,品味一下厚积薄发中显露出的人生哲理。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些网红教授呢?#图文妙笔计划#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