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刚复出的邓小平,为什么第一时间秘密视察广东?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其所倡导的“改革开放”以及“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邓小平的一生坎坷多舛,经历三起三落,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

  一天晚上,邓小平一家正围在餐桌前吃晚饭,这时,叶剑英的小儿子突然敲门来访。他看着邓小平,诚恳地邀请他前去一会。

  闻弦音而知雅意,邓小平立即知道这是叶剑英有事要找自己商讨,于是他二话不说,立马放下碗筷,在女儿邓榕的陪同下坐车前去叶帅住所。

  更深露重,然而叶剑英依旧是坚持要站在门口迎接许久不见的邓小平,夜风寒冷,但吹不凉叶剑英那颗因即将见到老朋友而炙热激动的心。

  邓小平坐在车上时便远远见到叶剑英的身影,虽看不真切,但他笃定那就是叶剑英。生怕叶剑英着凉,更是因为即将见到老友而按捺不住,一向稳妥的邓小平竟禁不住连连催促司机开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短短的一段路,邓小平竟觉得自己已经走过了大半人生,月华如水,待他下车后,踏碎一地的月光快步走到叶剑英身前,两位老人热泪盈眶,彼此紧紧地握住双手长时间不放。

  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磨不灭他们心中的志向。邓小平和叶剑英都在对方眼中看出了年轻时那雄伟的抱负,心领神会间,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进屋里彻夜长谈。

  后来,经过叶剑英等人的反复要求,邓小平终于得以恢复职务,以73岁的高龄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而服务。

  1977年,刚复出的邓小平,第一时间秘密视察了广东,同一天抵达广州的还有叶剑英。

  那时候,中国内地与香港有着巨大的贫富差距,一边是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市,一边是落后的国家,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迫使许多内地人放弃尊严,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偷渡去香港。

  

  大量的内地人偷渡香港大大增加了边境守卫的压力,这让深圳边防部队感到十分棘手,万般无奈之下,广州军区的司令许世友只好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叶剑英,希望中央能够出面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叶剑英对此事也是束手无策,他找到了邓小平一同商议。

  正好此时邓小平心中有了改革开放的规划,在他被撤职期间,他仍然关心国家与人民,中国的贫困他一直看在眼里,时时不敢忘怀。

  邓小平早年间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可后来由于没钱,迫使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进入工厂打工。水泥工、清洁工、搬砖工,他全当过,他太懂得贫穷的苦楚了,那段贫穷的日子也使得邓小平极为重视经济。

  如今邓小平恢复职位,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对于发展中国的经济自有一套蓝图,接下来就差实践了。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经济仍旧是一塌糊涂、停滞不前,中国的经济与香港还有台湾对比有着巨大的落差,为何中国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了近三十年,国家还是贫困如初?就连台湾都比不过?

  这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正带着整个中国往错误的方向走。所以要发展,就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必须要改革。而改革,也不能大刀阔斧地全国改革,首先要找一个改革试验点来观察效果。

  这个改革试验点不但地理位置要好,有经济发展的前景,还必须要远离中央,确保改革失败的风险不会波及到中央。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邓小平最后属意广东。

  恰巧叶剑英前来商讨广东偷渡一事,于是便有了邓小平和叶剑英一起视察广东这一出。

  

  在广东视察了一圈,邓小平立即就看出了问题的根源,他一针见血地说道:“偷渡问题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要我们把经济搞好了,偷渡出去的人自然会回到我们这里来。”

  说到底,还是贫穷的问题。作为个人尚不能离开经济,更何况一个国家呢?人没有钱便寸步难行,国家没有钱那谈何发展?

  解决广东的偷渡问题和邓小平经济改革的计划不谋而合,因此,这更加坚定了邓小平发展中国的经济,选取广东作为改革试验点的决心。

  确实,广东不管是从历史方面来看,还是地理位置来说,都非常适合作为邓小平经济改革的试验点。

  从历史方面来看,广东历史久远,是中国人民的起源地之一。

  

  广东从古国时代起,便是多种文化汇合并存的地方。早在商周时期,广东先民就与中原有了经济文化的往来。

  广东作为中国的南大门,一直是中国的贸易活跃地, 唐朝时期为了管理广州开往南海和印度洋的航线,朝廷特地为广州创立了市舶使这个职位,用以规范管理广州的商业活动。

  甚至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广州的通商口岸也没有关闭,依旧开放着与国外进行商业活动,再后来因为鸦片战争,中国迫于无奈不得不开设五个通商口岸,广州也仍旧是通商口岸中最具优势地位的。

  从地理位置来说,广东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处于亚热带地区,虽然夏天会很热,但是冬天并不怎么冷,一年四季的商业活动都十分活跃。

  

  不像东北,东北的冬天大雪纷飞极为寒冷,一年中的商业活动期只有六个月,冬天一到,大部分行业只能延缓自己的商业活动。

  广东还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北接江西、湖南,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与海南省相望。

  此外广东有珠三角地带,河网相连,三江交汇,八口入海。四通八达的河网可以紧密连接内地的商业活动,还可以接触到国外的商业贸易。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极具优势的地理位置,让广东很早就成为了中国的商贸发达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业活动进入了冷静期,大部分通商口岸陷入了惨淡的光景。然而作为与香港对接的城市,广东的商业活动自然无法停止,因此唯有广州因为面向香港而一枝独秀,商业活动仍是十分活跃。

  

  所以说,不论从历史方面来看,还是地理位置来说,广东都十分适合作为邓小平经济改革的试验点。

  于是,在秘密视察广东后,邓小平就开始放手大干。

  为了中国的经济改革,邓小平曾前往日本视察情况。在日本视察时,邓小平见到曾经的战败国日本现在经济已十分发达,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坐上日本的新干线列车时,邓小平万分感慨,新干线列车不仅环境宽敞舒适,它的速度还十分快捷。对比中国铁路拥挤混乱,速度还相对十分缓慢的老式绿皮车,邓小平知道,中国经济改革已迫在眉睫。

  从日本视察回来后,邓小平立即确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计划,他要求定点开放沿海城市,与世界经济进行接轨。当时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广东一共占了三个。

  

  邓小平说:“我们既然建立了经济特区,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就必须要知道,改革开放,重在一个‘放’字。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管理知识技术的窗口,是我们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在解放生产力后发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强硬有力。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都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发表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而广东作为邓小平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改革城市,也确实不负众望,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经济总量飞速发展,GDP一直独占鳌头,从未易位,成为了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

  1978年,自广东成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试验点以来,它的经济就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姿态飞速稳健地发展,成为了全中国经济最发达且最具市场活力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甚至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出口基地。

  而广东的GDP总量在1978年还是全国位次的第5位,到1989年便飞速上升了第一的位置,此后再无更改。

  现如今,广东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省的生产总量已经是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了。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它的成功证实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有助于加大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也有助于邓小平发现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政策。

  广东为中国的全面改革积累了经验,它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繁华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有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称,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试点城市的成功也使得许多反对的、质疑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从此,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向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也从半封闭的状态向全面开放转变,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家从温饱转向了基本小康。

  

  经济的发展也有效遏制了广东偷渡的问题,中国抓住了机遇,勇敢尝试、迎接挑战,纵身一跃来到一个新天地,建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着中国的经济建设迈上一个大台阶。

  不得不说,邓小平老当益壮眼光毒辣,一眼就相中了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试验点,更在视察之后一锤定音,毫不犹豫,一场改革的春风席卷广东的大地,从此万物复苏,商业活动生机勃勃,成就了广东的今天。

  而后,广东又携着这股春风,将春意带给了整个神州大地。

  

  可以说,邓小平与广东是互相成就的。邓小平成就了广东的辉煌,不辜负广东的优秀历史与地理位置,广东成就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枉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时间便前往视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