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hatGPT遇上工业互联网,金蝶的答案是什么?

  6月16日,在2023年工业互联网大会—装备制造应用融合行业峰会上,金蝶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新版重磅发布。

  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意味深长地说:“大数据、大算法、大模型进入了‘ChatGPT’时刻。基于智能物联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算法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为制造业模式创新、决策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生产运营智能化赋予新动能、新模式、新能力。”

  事实上,GPT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力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大多局限在B2C领域,就已经创造出万亿级的市场,未来随着B2B的空间开启,这个市场规模可能是几十万亿。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有关国运的技术变革。

  中国的企业,准备好了么?

  行业里对于工业互联网和AI的描述是,它以网络为基础,以平台为中心,以数据为要素,以安全为保障。不仅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

  但是坦率的讲,早期的工业互联网中的智能化概念,还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它更多是对某个单点场景的优化,例如RPA、工业质检、工作环境安全监测、库存预测、数据收集、机械臂等场景,你不能说它们“不智能”,但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它大概相当于3-5岁孩子的智力。

  但当通用AI遇上工业互联网,它可能带来的改变是惊人的。

  工业互联网是把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人、机、物全面连接的一个网络体系。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宏观上,制造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闭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和企业的ERP、CRM和MES,更加紧密的联动;微观上看,以工厂为例,工业互联网借助AIoT等手段,将整个工厂内部所有的人、机器、物料、设备、环境进行连接,通过平台,可以看到工厂的实时情况。

  但在没有GPT能力之前,企业一般通过各种软件解决人和系统、人和制造平台、系统和制造平台之间的协同,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

  你可以理解为,此前,人类用软件和编程的形态,实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操作系统化”。

  而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我们可以把GPT这个系列的生成式AI模型,看作一个由大模型组成的AI操作系统。

  这意味着,人和管理、资源系统、系统和制造平台、制造平台内部的各个物联网ID之间的交互,都可以由AI来实现“操作系统级的升维”,而AI虽然同样也是一种软件能力,但它在交互性、智能化属性上的提升,就像从三岁小儿变成了风华正茂的大学生。

  一旦AGC赋能于工业互联网,我们就会发现,以往需要密集编程来实现的调试设备、发现问题、优化生产流程乃至于控制整个工厂所有生产流程的工作,将不再由机器语言(狭义上的编程)来实现,而可以用自然语言(广义上的编程)来实现。

  同样,工业互联网产生的百倍、千倍于消费互联网的数据,也可以由大模型自动的进行存储、标注、应用,从而让系统自然而然的实现一日千里的敏捷迭代和快速进化。

  举一个例子,计算机视觉是目前工业领域应用最多的能力之一,但传统的工业视觉的能力迭代,需要人工收集、标注数据再用于模型的优化,其进化频次可能以年来计算;而在通用AI语境中,这一切都可以自动完成,因为“自我进化”是GPT的一个显著标志,其进化频次可以用分钟来计算。

  然而,虽然前路灿烂美好,但工业互联网的“更换AI引擎”却并不容易,它不能简单的通过调用某个API接口来实现,它需要至少三个前提条件:

  在PaaS层上有灵活可组装的能力;

  大量的产业实践积累;

  全系统的数字化;

  在这样复杂苛刻的条件下,什么企业能够成为AI+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先行者?

  2012年11月26日,GE(美国通用电器)发布了由Peter C. Evans与Marco Annunziata撰写的白皮书《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这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横空出世,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定义,目前也被认为是正确且有启发意义的。

  这可以看作是工业互联网的出生。

  而在11年之后,国产厂商金蝶发布了《金蝶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用EBC、云原生、智能化等重新定义了AI+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列举了大量的行业实践案例和新颖理念。

  这两份白皮书相映成趣,反映的是工业互联网从初步探索智能化转型,到如今通用人工智能成为重要时代风口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深层次智能化的重要思考。

  而支撑这种迭代的,不仅是通用AI的发展和进步,也包含着金蝶植根于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场景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跃迁的探索。

  只不过,这一次是由中国企业来重新定义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它反映了中国数字产业在过去11年中的重要进步。

  也许你会感到好奇,金蝶不是以做ERP、财务软件等见长的么,怎么成为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引领者?

  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 金蝶手中握有目前国内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最广泛、场景最丰富、标杆案例最全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星域是一个新名字,但这个平台的历史背景中,浓缩了金蝶三十年来为大型及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从信息化到数治化的丰富实践经验。应用覆盖了全国41 %的专精特新企业、 200 余家大型企业 ,打造了轨道交通装备、机械、电子、钢铁冶金等25个行业数百个标杆案例 。

  在这些实践中,拥有超过17820个工业APP、超过265万客户、39752个工业模型与微服务数量、25个行业解决方案、26万台工业设备连接数、26万开发者注册数量、1200家ISV生态伙伴,并产生了592个工业互联网专利和21个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金蝶还参与了国标《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等五大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的“国标”制定,是这个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制定者”,也说明了“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这个行业规律。

  那么,金蝶是如何从一家管理软件企业,变成一家产业数字化巨头的呢?

  在对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打造中,金蝶立下的标准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可组装平台+汇聚制造业可组装数字能力+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

  这几个简单的句子中,隐藏着金蝶工业互联网的成功密码。

  首先,是金蝶的平台级能力。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工业互联网化,平台层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深层次的PaaS(平台即服务)级搭建能力,这是大部分工业企业自身所不具备的。

  另外,不同的企业、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字化程度和生产流程,在平台层可谓是“千厂千面”。

  

  和消费级业务不同,每家企业的PaaS都需要某种程度上深层次的定制化,而定制化是成本最高、智力劳动最密集的一个实施阶段。某种程度上,定制化程度越高,对企业来说就更贴近实际需求,就越好用;但对于建设者来说,则意味着标准化程度低、开发成本高、项目利润低,这是一个合作中有博弈的过程。

  作为实施者,金蝶的苍穹PaaS平台,成为了博弈中的胜负手。

  简言之,苍穹PaaS因为引入了“可组装”的概念,实现了平台建设以组装式架构为核心方法的开发模式,同时兼顾了降本增效和合理的利润空间。

  在这个平台上,金蝶的大量产业实践被原子化并沉淀下来成为标准组件,避免了大量重复造轮子的工作。进而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通过可组装的数字挛生组件、动态领域模型(KDDM)组件、数据与智能组件、应用服务组件等,不但降低了平台的开发成本和时间,而且还能实现资源可建模、数据可复用、应用可组装等全面融合能力。

  用“智能化”来实现“智能组装”,意味着在平台层,就注入了大量的智能化能力,同时有效的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三体合一的智能闭环。

  如果说AI自身演进的三要素是“算法、数据、算力”,那么在实践部署中,三要素就变成 “数据+模型+场景”,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智慧涌现”。

  而金蝶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产业供应链、产品研发与制造、资产交付与运维三大主线,采用平台化的方式,形成了“数据+模型+场景”的三大数据驱动智能闭环,支持业务、产品、资产、服务在全场景中的智能化,且具有丰富的进一步智能化进阶基础,这意味着企业的智能化是可以自动生长的。

  最后,PaaS是支撑,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下限;但SaaS(软件即服务)决定了平台可用性的上限。

  在这种格局下,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行业最丰富的企业Saas应用及行业生态,实现了面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供应链协同等工业互联网场景,提供了金蝶自研的数千款预组装的工业APP、行业生态工业APP等,有效赋能企业运营模式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

  

  略微总结一下就是,金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可组装实现了部署效率和效益的最优解;围绕企业业务三大主线搭建了智能化闭环,使得智能化能力的持续优化得到了保证;在应用层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应用和开放的开发生态,从而从方方面面保证了其服务用户的智能化、高效率,和用户被赋能后坚固的智能化基石和上层可以快速生长的智能化应用。

  当然,这一切还是要放到实践中来检验。

  这意味着,一切才刚刚开始。

  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金蝶的工业互联网实践,是广义而非狭义的。

  狭义的工业互联网主要指的是生产系统的互联网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肉眼可见的如机械臂操作、智能质检、动态供应链预测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互联网,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支撑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服务化延伸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换言之,金蝶主导的工业互联网,是生产系统和整个企业的数字化平台融为一体的一种再造,它的效益的体现,也并不主要去计算某个单点优化了多少,而是整个平台的效率提升了多少。

  这也是金蝶独特的底蕴,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管理软件的公司,它先天有融合两种不同的基因的能力。

  河钢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是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也是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在MPI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获“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

  近年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是河钢一直以来的愿景,但在疫情压力、客户结构提档升级,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链接产业上下游,建设企业数字化生态平台,是河钢的新发展需求。在此形势下,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河钢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在2019年10月2日指出,“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平台化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看出,河钢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区域,正是金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好球区”。

  河钢的痛点则在特大型企业中很有代表性——从内部看,组织结构庞大,物料、绩效、薪资、访客等公共职能细化程度高,相应职能管理系统繁杂,系统相互独立;从对外协同角度看,业务流程同样环节众多,线上录入+线下审批穿插进行,工作效率低下,严重滞后了集团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协同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河钢选择与金蝶携手,建设自主可控的、以智能化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中央数字化平台。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借助金蝶云·苍穹和S-HR两款产品,集成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高效率的智能管理综合平台——“河钢在线”。实现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入口、统一数据出口, 连接了河钢集团12万+用户、10+个异构系统、50+个业务应用,活跃用户月均10000+,月均应用访问540000+。

  “现在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离不开“河钢在线”,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都要看一看有没有待办、留言。我们可以随时浏览,后进来的人可以看到前面留言,公文的传递优化部署,更高效也更安全,打造了一个企业自己的沟通平台。“河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来看,河钢集团实现从ERP向EBC的转型,实现连接客户、连接员工、连接经销商,共同打造生态利益共同体,大大提高了集团员工工作效率。

  例如,从价格政策下发至审批过程,由原来3天缩短至0.5天,同时保证了准确性;通过供应商管理与客服管理系统的建设,链接2000+供应商,实现准入、信息协同、供应商绩效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发票周期由5个步骤缩短为系统数据核对-发票开票开具2个步骤,,开票过程由原来的1-2天周期缩短为1-2小时等。

  我们再看一个比较“轻”的案例——轻工业和服务混合模式下的个性化定制能力。

  家装从本身的属性来说,其硬件大部分属于轻工业范畴;但家装服务则属于服务业范畴。

  但两者的交集在于,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方案,家居企业需要能够反向影响供应链上游,实现柔性定制、个性化定制。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例如,在家居家装服务领域很有名气的欧派家居,主要从事全屋家居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室内装饰服务。

  这种业态决定了,这种服务的参与方包括从家居业工厂、供应链、渠道商、设计师、家装公司和施工方。如此长的链条、参差不同的数字化水平,使得这一领域一直存在服务链条过长、多方分散参与协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金蝶的星瀚制造云和星空制造云,它们同属星瀚云的大体系,但前者的能力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选配、模拟等定制服务,并通过设计、计划、采购、生产的按单设计或按单制造模式完成订单生产,并提供后续的交付及售后个性化服务。

  而后者则围绕制造业务,构建柔性生产能力,资源灵活高效调度,过程精益透明管控,快速响应工艺变更、订单变化、过程异常,保障过程品质,提升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

  可以说,这两朵云分别解决了欧派在前端和后端的定制化需求。事实上,在这两朵云的加持下,欧派家居已经做到了87%的采购订单,都可以在线与供应商进行全链条实时可视协同。

  在生产端,这提高了基地采购收料的准确比例,避免了浪费,把制造的“柔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业务端,这套体系提高了内外部协同效率,把我们前面叙及的多个主体包容进来,实现了与个性化定制业务一体化运营的供应商平台化协同体系,打通了商业和制造业这两条不同河流的连接点。

  案例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但从金蝶工业互联网平台得到的认证来看,已经确定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去年,金蝶入选工信部《 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公示名单》并首批通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评估》。

  

  金蝶再次获得工信部《 2022年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报告》国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认证,这意味金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已经有了“国家队”的身份。

  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化,是一场有关国运的产业变革。

  大家都知道,在如今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变化中,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是中国行稳致远的底牌和压舱石。

  但和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前不同,我们的工业竞争力,不能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也不能过度依赖轻工业、消费品行业。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成为全球下一次工业革命策源地的高端制造能力、需要的是可以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工业互联网能力,需要的是把智能化和产业升级深度绑定,从而提升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力。

  而值得庆幸的是,像金蝶这样的植根于本土市场,同时拥有国际先进理念和在本土实践中“长出来的工业智能化能力”的企业,正在越来越多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它们将从底层焕新我们的制造业底座,陪着我们的祖国一起实现复兴和逆袭,抢占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