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四川大学 美术学 艺术概论 学习大揭秘!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一)

  华艺理论考研2024四川大学美术学考研班艺术概论复习分享来啦!艺术概论的内容很多,我们第一次从中国艺术观念开始。

  关于艺术观念的知识点不知道大家学完之后是不是就遗忘了呢?中国艺术观念部分大家可以结合绘画美学一起复习!我们还是提前先给大家发出讨论问题:

  

  1.儒家核心的艺术观念是?什么是礼乐合一?有一些什么样的礼乐合一的美学观念表述?

  2.“依仁游艺”是什么意思?

  3.儒家的艺术观念是如何看待情感表达的?

  4.道家核心的艺术观念是?如何看待自然?

  5.禅宗核心的艺术观念是?

  

  “艺术观念”是人们对艺术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统称,主要回答“艺术是什么”“来自何处”及“为什么人”等问题,构成关于艺术的性质、属性或特征的基本看法系统。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主要是把观念从儒道禅三家出发,来看他们对于艺术的论述。需要在整体性的文化思想系统中去进行理解。

  第一个话题:

  儒家核心的艺术观念是?什么是礼乐合一?有一些什么样的礼乐合一的美学观念表述?

  

  儒家核心的艺术观念是礼乐合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典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对中国人的政治、伦理、生活、文学和艺术都产生了巨大而长久的影响。儒家对作用于人的感情的艺术高度重视,将之与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从先秦孔孟思想到宋明理学精神,儒家艺术观念持续发展,对中国文学艺术基本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以仁学及礼乐精神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主张礼乐合一,形成一种深刻的礼乐文化。“礼”与“乐”被视为实现仁学的重要手段。礼是礼仪、制度,是一整套的社会规范系统,用以规范和治理社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而乐则是音乐,泛指今天所谓艺术。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和精神,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觉需求。礼乐合一,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的集中展现,也是其基本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

  我们有一些和礼乐合一的美学观念:比如美善统一、文质彬彬等。我们书本给了关于美善文质的概念。“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儒家区别了美善,个体的感性需求和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不一致,在充分肯定美的意义和价值的前提下要求美与善同一,把尽美尽善视为最高理想。艺术表现仁和礼的时候,才有意义。

  在礼乐合一、美善统一的基础上,儒家以“中和”为美。中庸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希望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事物和谐统一起来。中庸也是儒家对美的理想形态的规定,“过犹不及”,艺术美中的各种因素与成分都应该对称和谐每一个单一的因素都要适度发展,与他者相协调。通过中庸原则,美达到和谐而美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是一致的。中庸原则与“和”的理想使中国古典艺术呈现出一种和美、敦厚、情理协调的美。这里我们会发现儒家的主张其实是强调文学、艺术与天道、伦理道德、社会政治之间的从主关系,文艺为政治、道德、伦理服务。

  这里我们在中国绘画美学讲过文质彬彬、绘事后素等包含了此观念的内容,大家可以滑到文尾再次复习回忆!

  第二个话题:“依仁游艺”是什么意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这句话基本上把“艺术”的作用、位置规定好了。“道”是人生的目标,因而地位最高,对于读书人来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而且必须严格遵守。“德”可据,“仁”可依。德、仁都是道的一部分。古人论“道理”,“道”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理”是事或物的具体规律。因道而生理,依理而行道。因而,德和仁可谓之理,依据德仁而行道,故不可马虎待之。“艺”则不同,它既不是道,也不是理,因而既不必“据”,也不需“依”,更不能“志”,只能“游”。据德、依仁、志道,太紧张了,有时也要轻松一下因之“游于艺”,作为调剂精神而用。也就是说“艺”是玩玩而已,不必认真,后人也干脆称之为“玩艺”。由于孔子这一规定,读书人只能把“艺”作为游戏的手段,不能以之为终生职业。

  朱熹肯定掌握“艺”是人身心修养的重要方面,“艺是合有之物”进行反驳,肯定了艺术有独立内在价值,艺术获得了相对独立的领域,与道德拉开了距离。

  第三个话题:儒家的艺术观念是如何看待情感表达的?

  

  我们说儒家的情感是一种克制的情感,称为“中和”,在我们《艺术学概论》中艺术观的表述里,“诗言志”是儒家艺术观的重要内容。

  《毛诗序》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发端于“情——志”的启动。尽管儒家之“志”包含着政教思想的意思,但此处已经与“情”并举,表示主体心灵情感的内容。同时,孔子“诗可以怨”、司马迁“发愤著书”等主张,又进一步肯定文学艺术所表达情感的宽广范围,包括了对国家政治、社会现实乃至个体在环境中无法实现自身的种种不合理和不满足进行批判和宜泄。但总体说来,儒家中庸理想使得其情感表现是有节制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然情感需要服从于社会性的人伦道德与礼制。

  第四个话题:道家核心的艺术观念是?如何看待自然?

  

  道家艺术观念将自然视为最高的美,认为艺术都需要遵从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存在于自然之中,人在自然中了解美、寻求美。自然在道家的价值序列中位置很高,自然与“道”同一,自然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自然无为,意味着无功利、无目的,这恰恰是美的基本性质。一切艺术和美都应该是自然的,达至大美。

  这样道家和儒家的艺术观不同,道家艺术观更多强调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必须真实无伪,自然生命就是美,艺术是自然、自由、真实的体现。道家法天贵真、崇尚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认为真是美的必要条件。

  然后就是道家提出的相关艺术美学和艺术心理问题。道家提出了虚静、物化、心斋、坐忘等重要的艺术美学与艺术心理问题。道家认为得道的途径是主体的心理和精神超越有限自我与无限自然的同一,主体进入虚静的状态,心斋坐忘。后世文人画家极力标榜道家此种虚静的艺术心理状态。道家思想对艺术的影响,根本在于这种对理想之人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的描述塑造出一个理想的艺术创作主体。

  第五个话题:禅宗核心的艺术观念是?

  

  关于禅宗艺术观念的问题,我们说禅宗思想影响了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比较重要的一是直观、妙悟,二是韵味和境界。

  禅宗主张人在参禅时,通过直观与妙悟的方式来得道,追求一种具有神秘经验性质的心理体验——顿悟、妙悟或领悟。强调的是心灵在一定条件下对对象本质的直接把握。“妙悟”是南宋严羽的代表美学理论,妙悟是一种与理性分析无关的、从整体把握、瞬间达至本质的艺术直觉思维。

  由于禅宗追求的内在精神超越,唐代以后中国山水画与诗歌日益心灵化,特别表现为一种对无穷的“韵味”和空灵“境界”的追求。在唐宋时代,艺术理论上逐渐用神、趣、韵、味等概念,取代了道、气、理、法等范畴。品鉴书画等级的画论和书论提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和神品都是文人书画所具有的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面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更明确将一种清澄淡远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作为诗歌品质的标准。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宋人追求一种冲淡、空灵、高古的艺术韵味,大捧陶潜诗歌,诗文推崇“淡”味,山水画注重“平远冲淡”,讲求笔墨韵味。

  

  在美术学的学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好好体悟好好看书好好理解概念,我们也布置了作业!一起来看看!

  

  在大家复习绘画美学理论的时候,为了更好的配合大家我们也在课程群、川大美术学公益备考群里分享了相关知识点的热门论文~如果你还没有加群了解学习,快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