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成为更专业的自闭症干预师!

  

  (图源:unsplash)

  自2019年至今,ALSO·IN已经成立四年了,目前有11家干预机构遍布全国9个省份,很多家庭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一些自闭症儿童得以进入幼儿园、小学,尝试社会融合。

  成就这些佳话的,除了家长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ALSO·IN有爱心又专业的干预师们。他们带着热情从全国各地汇聚到IN,在机构的培养、自身的努力以及时间的积累中,成为自闭症康复事业的重要力量,是自闭症确诊初期,家长最信任和依靠的人。

  这些年,IN不断成长,面向全国高校招新纳才,每一位新入职的干预师会经过三个月的标准化密集训练,涉及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由IN总督导郑甜甜带领的督导团队完成。理论培训之后,干预师会进入到实操阶段,通过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IN会给老师提供大量的模拟演练机会,把两个多月的学习应用到实际教学场景中,引领老师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干预师。

  这一过程虽然听起来有点慢,甚至有点磨人,但可以帮助老师——

  ●正确认识自闭症;

  ●掌握强化、辅助、回合操作技巧;

  ●快速分析和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

  ●通过项目拆解,提升孩子的语言、社交、认知、精细,运动、自理能力;

  ●教会老师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做好家校合作;

  ……

  系统的学习将指导干预师今后的实践,帮助他们少走弯路,逐渐成为一名深受家长认可的从业者,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为了孩子,好好学习。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从4月到6月,历经三个月培训,24岁的毕欣然就要在下个月接手第一个孩子,正式开启干预师的职业生涯了。这让她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离梦想更近一步,忧的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辜负家长和老师的信任。

  “实操还是有点慢,一分钟8个一组卡片配对,有时回合还是难免会出错。所以每天都在加练手速。”她说。家长沟通也是她有点不自信的地方,生怕家长提问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为缓解老师们的紧张情绪,指导老师会在课后给学员开小灶,由老师假扮孩子,针对一些项目的教学或者问题行为的处理,给学员进行指导。

  此外,IN每一天都有家长沟通环节,培训期间,学员虽然不会直接跟家长打交道,但学员会有机会旁听有经验的老师是怎样跟家长沟通的,从中提炼出一些常见问题和经验。

  

  毕欣然(右)和同事模拟实操

  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毕欣然此前并没有从事过自闭症相关的工作,但能够在一众应聘人员里脱颖而出,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三个月的培训,说明了在她身上,还是有成为一名干预师的潜力

  “其实,每位来IN应聘的老师,起点都不一样,有的白纸一张只是在学校接触过一些理论,有的已经在其它机构带过自闭症孩子,经过三个月培训,最后留下的人,一般都比较努力上进。他们在课堂上会积极回答问题,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问。所以,哪怕有的人起点落后,但从理论考试到实操考试,我们更注重单位时间内学员的进步速度。”总督导郑甜甜表示。

  只要学员对这份事业有热情,在学习上有干劲,愿意帮助这群特殊需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IN就可以倾囊相授,哪怕是干预方面的小白,也可以通过训练,达到3个小时教授40个目标,进行300多个回合式教学的目标。

  与毕欣然不同,IN石家庄中心的王倩是有过机构工作经验的干预师。她从小就喜欢孩子,学的也是特殊教育专业,大二实习时就接触到了自闭症小朋友。

  “自从干上这份工作以来,我觉得如果我不能教会这个小朋友一些技能,内心压力会非常大,我会认为,这就是我教学的问题,是我没有把他教会。”王倩说,她是打心里想帮助这群孩子。

  她在机构实习时,机构就在使用ALSO的产品,比如黑盒白盒等卡片,感受非常专业,觉得ALSO很了解家长的需求,这让王倩产生过对IN的期待。

  

  王倩和同事模拟实操练习

  借助这次培训机会,王倩对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再巩固,最让她惊艳的还是IN的无纸化操作,让她了解了一种以前不知道的记录方法:“之前都是纸质记录,耽误时间不说,互动也容易中断。无纸化记录在上课前我就已经知道这个项目在第几页哪个位置,基本上不需要多余时间去看平板,也不影响跟孩子的互动。这种记录方式对老师的手速要求比较高,一旦上手,会发现每个小时能做的回合数大大增加,老师孩子都受益。目前,我正在加紧练手速中。”

  学员刘伟是一名来自青海西宁的应届毕业生,她对IN的了解是通过学校和IN的合作课程,并且在学校就学习了ALSO的经典课程“渔计划”。

  她说,之所千里迢迢愿意从青海到郑州来培训,是因为了解到IN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方面都很强大,职业发展前景应该也不错,本着提升自己同时回馈社会的心理才来的,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目前,她已经在IN接受了一个多月的理论和实操培训。

  

  优秀的干预师是怎样炼成的?

  针对是否有无经验,IN通常会对学员进行“7+5周”或“4+5周”的理论+实操培训,主要目的是对ABA以及IN的教学系统进行深入系统了解。

  

  培训现场,甜甜老师给学员讲课。

  “所有理论和实操的重点,我们提纲挈领,印成了两本蓝色的小册子,供学员学习。培训期间,会进行理论考试和模拟实操考核,了解学员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会让老师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不断得到强化提升自己,逐渐累积成一个大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预师。”郑甜甜说。考核的目的并不是为难老师,而是帮助老师打牢基础,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IN的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自闭症的基本知识,包括诊断、行为特点、核心障碍,科学的干预方法以及目前适合的安置方式;

  二,关于ABA的理论和实操。比如要知道什么是行为,如何判断行为的ABC,了解“强化”“惩罚”等概念的定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强化物如何评估等。

  三,IN独有的干预系统,围绕语言、社交、认知、精细,运动、自理六大核心技能都有哪些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如何进行拆解,层层递进搭建起孩子的进步阶梯;

  四,熟悉IN的无纸化教学,如何在系统内生成上课记录、怎样给家长发送报告等;

  五,融入到以ABA为基础的具有IN特色的教学风格,比如能够做到灵活使用代币、拥有丰富多变的绘本讲解技巧、可以通过手工灵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等。

  六,家校如何沟通、合作。

  

  IN的系统实现了家校合作,干预效果最大化。

  要说明的是,理论和实操学习并非泾渭分明,更多是互相交融。只是进入到后期,实操占比更重,会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一对一或一对二带领学员进行实操。机构就是天然的学习环境,学员们会走出课堂,在课间跟自闭症小朋友打招呼、进行简单互动,或者进入到教室看课,近距离观摩有经验的干预师是怎样上课的。

  对ABA的学习是一大重点,也是去伪存真的过程。一些老师对ABA会存在误解,比如认为ABA就是桌面教学,觉得它很刻板,这就要拓展思路,教给老师怎样利用游戏、绘本、玩具等丰富教学内容;也有的老师觉得强化物就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但评判一个东西是不是强化物,要判断,通过使用这个东西,孩子好的行为有没有增加,而不是只要他喜欢,这个东西就一定是强化物。”参与理论培训的裴梦娜老师说。

  围绕语言、社交、认知、精细,运动、自理六大核心技能搭建起来的IN系统,像一棵大树,六大主干又分成若干枝干,是对ABA的生动实践。

  “比如教认知,对应的项目就有词汇区辨、动作模仿、感知觉反应,词汇区辨又分为物品、动作、颜色、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的教学。这些项目怎么操作,可以使用哪些辅助方式教学;怎么跟孩子互动,如何通过教孩子玩玩具、做游戏提高任务的趣味性和做项目的配合度,我们会多找有意思的案例或情景进行讲解,或呈现一些有经验老师的操作示范,然后让老师们上台进行实操。”裴梦娜说。

  

  对于如何学习,郑甜甜表示,她不希望老师们去背书、背概念,更愿意他们用自己的话阐释某一个回合怎样操作,怎样创造情景,用真实的例子去展现自己的理解。

  “特别欣慰的是,有时候七八点我离开机构时,有些老师还在家长休息区复习,早上进到培训教室就听到老师们在互相分享。甚至有的老师跟着了魔一样,生活里看到吃的、喝的或者一些小玩意,都在琢磨能不能拿来做教具,这都是非常投入的表现。”甜甜老师评价。

  紧凑、压力、温暖,专业、充实、忙碌、提升、友好……学员们的感受随着培训的加深逐渐丰富。相比于刚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互动,也不敢尝试,到后五周实操阶段,老师们上午和下午都会看两个小时的个训课,然后找搭档实操一个小时,在掌握一些互动技巧后,他们会有种跃跃欲试的小冲动,想要展示自己所学。

  “指导老师会告诉学员,看课的时候重点是看老师的语气表情,还是操作速度,亦或是问题行为的处理。有的学员实操表情不够丰富,就给她看很活泼的老师上课,有的学员不太敢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就找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看完课了,学员要进行反馈。”负责实操教学的周妍老师说。

  

  看课

  学员徐畅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她发现,每位老师对自己的小朋友都非常了解,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能迅速判断其功能以及该如何处理。

  “有一次看课,小朋友在玩大富翁,游戏结束老师要把大富翁收走,小朋友不愿意就开始哭闹,后来情绪突然爆发大哭大闹,闹到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老师非常冷静,通过不断引导小朋友表达‘我想玩小房子’慢慢地,孩子从大哭大闹到能够看一看老师手里的小房子,再到能跟着老师说‘想玩小房子’,情绪逐渐平稳下来,真厉害。”她佩服地说。

  

  “你们是这个行业的希望”

  IN的学习氛围不仅是专业的,也是温暖的。培训第一个星期,学员们就吃到了机构准备的水果捞、奶茶,六一儿童节还收到了专属礼物。结束一个月紧张的学习后,培训老师完全展示了亲切可人的一面,在团建时,在学员面前大声地唱歌,亲切地聊天,一副邻家姐姐的风格,让新学员大为惊叹。

  

  好好学习,也要好好生活。

  负责培训统筹的张青博老师也是从新学员一步步走过来的。那时还是2019年,她作为第一批IN的培训学员来到郑州,跟她一块培训的很多老师要么刚毕业,甚至有的还没有完全毕业。“那种氛围就像高三,每天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天都有考试的压力,但又很新奇,对那些大学学过的书,更多了一层理解。”张青博回忆。

  那一年跟她一块来IN的20多个学员,大都留了下来,且学有所成,成为了持证的BCaBA,有的还当了督导。

  这些当年的青涩经历,有时会成为培训老师的素材,用来鼓励学员们坚定信心,不要中途放弃。“我们不能只是说你要加油,要努力,也会用ABA的方法给学员做任务拆解,告诉她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怎么学,这就叫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教学进行教学。”甜甜老师总结。

  

  爱抽查的甜甜老师,也让学员受益最多,印象最深。

  有一些学员,家人刚开始对儿女的选择多少有一些不理解,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担心孩子家长不好沟通,但培训结束,学员们发现,自闭症小朋友接触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吓人,会觉得走这条路也挺对的,跟家人再去沟通时,家人也能够慢慢接受。就像这样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就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们真的愿意为这样一个职业去做一些努力的。”张青博老师说。

  希望总是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学员们看课时有时会看到同一个孩子,他们会发现,小朋友很可爱呀,前两天还不会的课题今天就会了,会觉得“好神奇”,也感到很开心、很兴奋。对没经验的老师来讲,这种好奇、憧憬是非常可贵的。有经验的老师则会结合自己的想法、老师的操作,产出更加有专业性的分析。

  “有老师培训结束时在总结里说;我以后要当督导。他们很明确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很欣慰。”张青博说,每一批年轻人都让她感受到了希望,而这希望背后,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