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就算了,大学学费还上涨了

  高考已经结束,现在是查分和填志愿的关键时刻。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很多家长发现高校的学费都上涨了,这让他们感到吃惊不已。有网友甚至惊呼大学真的读不起了。

  

  举个例子,上海的华东理工公布了学费上涨的公告,理科、工程和体育专业的学费提高了54%,每年为7700元;文科专业的学费提高了30%,每年为6500元。上海电力大学的理工科类学费上涨了40%,每年为7000元;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专业的学费同比上涨了30%,每年为6500元。

  不仅上海,其他省份也纷纷跟进。吉林省发布通知,明确提出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学费可上浮不超过10%。四川省的多所高校也提高了不同专业的学费,部分专业涨幅高达41%。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问,大学学费上涨合理吗?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学费的涨价是合理且不可避免的。事实上,自1996年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收费政策,建立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要求教育收费标准长期保持稳定。然而,限制涨价的政策作用一直很有限。从2014年开始,全国大学学费标准全面提高,学校给出的理由是成本不断增加,需要寻找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办法。

  到了2023年,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最新通知,2023年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预计将同比下降3.7%,降至1026亿元,这也是当前学费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一般来说,中国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如果一所高校在本地没有强大的支持企业,或者知名校友和企业家不多,那么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就会成为主要的办学收入来源。

  前面提到的很多学费收取标准都是十几年前的老政策,早该更新换代了。有数据显示,四川省公办高校一直沿用2004年制定的收费标准,平均学费为4511元,排名全国第23位。从2012年开始,一些省份率先启动了学校收费标准的调整,学费涨幅大多在20%到35%之间,学校通常根据不同专业来制定学费标准。

  然而,人们都想知道一个问题:高校每位学生的投入到底有多少?根据上海官方文件的数据显示,经过成本监审,上海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审查的10所高校每位学生的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约为6.4万元。这些高校中,学费占学生年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约为8.4%,明显低于上海规定的学费占年均教育培养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的上限。换句话说,学校在每位学生身上的投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大学学费上涨本身并不是新闻,真正新闻的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学历通胀以及应届生工资低于预期。家长和学生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大学花费了多少钱,而是上大学是否值得,学校教授的东西是否实用,毕业后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能否实现理想。

  大学学费上涨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显示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读大学是否还有用处。虽然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同,但他们都清楚一个共同点:在当今社会,没有大学文凭,几乎无法行走一步。

  尽管如此,大学学历的贬值趋势仍在持续。根据《华尔街日报》2023年3月31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的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不再值得他们投入时间和金钱。中国教育部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的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了98万人。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季,教育界的名人张雪峰老师总会以各种方式成为热门话题。2023年也不例外。最近,他在直播间回答了一个家长的问题:这位家长的孩子是理科生,能考590分,想报考新闻类专业。张雪峰老师迅速回答道:“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专业。”这番话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

  张雪峰的言论迅速登上热搜,吸引了大量路人和专业人士的围观。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率先发表微博,表示应该把被打晕的人是张雪峰,因为新闻专业既注重文学,又注重实践,依然是一个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的行业。接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公众号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时间,这场讨论像是激起了千层浪。有人支持张雪峰的观点,认为新闻类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而也有人反驳他,强调新闻专业的多元性和就业潜力。这场争论凸显出人们对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的担忧。

  稳定胜过一切。大学学费上涨只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教育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费的上涨,而是要更加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