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六十载“书学之路”:心志通达于上古,修养通达于辞章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书法教学之先河,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60周年。

  7月11日,“书学之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展览会同全国百余家高校的书法专业,分为“筚路蓝缕”“踵事增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三大板块,呈现了诸位先师、当代名家、校友共360余件作品,辅以文献、年表、影像等方式,系统地梳理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的历史与成就。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开幕致辞时表示,“现代书法教学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创出一种穷源竟流、抗志希古的大气象,一种书法与学问并举的通达之学——心志通达于上古,学问通达于经史,修养通达于辞章。”“我们期待着与全国同道们一起,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将书法教育建设为一种‘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通人之学,一种‘身心发动、情意直观’的本源之学、生命之学。”

  

  展览开幕式现场

  潘、陆、沙等前辈艺术家

  开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

  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们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方向,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由中国美术学院发端。

  

  展厅现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979年,由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领衔,在全国首招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1985年,率先获批在全国恢复书法专业的本科教学,此后,国内外其他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书法有关的专业课程,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在国内开艺术类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培养的先河,章祖安先生担任导师;同年9月,招收了以中国书法的创作理论研究为专业方向的首届博士研究生。1999年,首届书法博士生的毕业代表着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教学体系的成型,标志着中国美术学院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新世纪的2001年,中国美院成立了中国首个独立建制的书法系,至此,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与学科构架,为国内外其他高校书法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依据。2009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书法学与教育”的本科专业方向。2022年,教育部对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专业进行重大调整,书法学科升级,与美术并列为一级学科;2023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之际,书法学院成立。

  

  展厅现场

  从建立伊始,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们以自身精湛的艺术造诣、深厚的学术涵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于现代学院体系中重新建立起了一种道艺会通、学养相成的书法教育的“通人之学”。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不仅代表着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亦勾勒出学科建设、教学设置、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与前景规划,开辟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和当代书法发展的崭新格局。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时至今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已历经一个甲子,中国美术学院培养的一代又一代书学及书法教育人才,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勇毅前行、引领风气,成为了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促进文艺事业繁荣的重要力量。

  师生书迹同堂献展

  六十年璀璨书法教学才俊辈出

  本次展览呈现了六十年来中国书法教育的艺术文脉,梳理了不同时期建立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书法学科和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绘制了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60年的大事记,涉及学科规划、教学科研、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以期在借鉴、总结和反思中谋划未来发展,共同探讨书法学科的建构方式与未来发展路径。同时,展览得到中国美院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特设了“书学之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校友展”。

  

  展览序厅

  

  展览序厅

  潘天寿、沙孟海、启功、陈大羽、陆维钊、朱家济、李可染、欧阳中石几位书学前辈被誉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八面旗帜”。在展览序厅,竖立着几位先生的肖像和他们关于书学的箴言,供后学者瞻仰自勉。

  例如潘天寿先生讲书法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每一个国家民族,应有自己独立的文艺,以为国家民族的光辉。”

  沙孟海先生向第一代五个书法专业研究生谆谆叮嘱:“凡百学问,贵在‘转益多师’。第一要虚心。我们几个人多少有一日之长,趁现在集处一堂,可以共同研讨,同学之间也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切磋。第二要有大志。常言道‘抗志希古’,各位不但要赶上老一辈,胜过老一辈,还要与古代名家争先后。”

  欧阳中石谈到“德”“才”关系:“天平的一边是‘德’,一边是‘才’,这‘德’一边重了,‘才’就高啦,‘德’轻了,‘才’就低啦。”

  

  展厅现场

  1963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的倡导下,创办成立书法篆刻科。由陆维钊任主任,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刘江、章祖安等为教学组成员,招收首届书法本科生两名——李文采、金鉴才,是为自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之始。

  

  陆维钊 《同心放眼三言联》

  

  沙孟海 《行书毛泽东<六盘山>》

  

  启功 《行草李白诗二首》

  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展出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老一辈书家和书法教育家的扛鼎之作。陆维钊的《同心放眼三言联》居于正中位置,意寓书法教育事业需全国各大院校师生勠力同心、开拓疆土。同时展出的还有潘天寿先生的《三体册页》,沙孟海先生的《行书毛泽东<六盘山>》,诸乐三先生的《行书题红芙蕖是一首》,启功先生的《行草李白诗二首》,方介堪先生的《篆刻印屏》等珍贵书迹。

  

  展厅现场

  作为教学成果,浙江美术学院1963年招收的首届书法本科生金鉴才,1979年招收到首届书法篆刻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等人的作品,也与老师们的书迹在同一展厅展出。几十年过去,这些受先贤亲炙的学生们也成为中国当代书法界响当当的人物,除书法创作以外,他们也是书法教育家和理论家,朱关田精研唐代书法史,陈振濂专攻书法篆刻理论,邱振中常年浸淫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研究,出版多部著述。

  各高校书法教育蔚为大观

  广美、暨大等华南艺术重镇亮相

  一甲子以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薪火在几代书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播撒到全国各大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已蔚为大观。各层次学历学位教育从本科、专科到硕士、博士,如星火燎原,逐渐在不同性质,不同学缘的近三百所高校陆续展开。从综合类大学到艺术类院校,再到师范大学,各类高校培养的目标、方向、方法和展现的成果也不尽相同,实践与理论在教学、研究中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在此次展览当中,中央美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百余家院校联袂亮相,共同展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面貌。

  

  广州美术学院展出作品

  其中,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高校,1986年原国画系创办书法篆刻专业,成立书法专科教研组,尚涛任组长。1987年首招书法硕士,尚涛任导师;同年还首招书法本科生,尚涛、张治安、黄文宽、黄子厚、秦咢生、王学仲、马国权等参与授课。此次展览展出了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任教师王忠勇、谭文选、洪权三人的作品,体现了独特的岭南书家风致。

  

  暨南大学展出作品

  暨南大学是华南地区另一艺术教育重镇。暨大1993年3月成立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为本科生开设书法、绘画等选修课,2000年起招收书法专业研究生。2005年1月成立暨大艺术学院,2006年招收美术学专业(中国书画鉴赏方向)本科生。2020年,书法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22年6月,书法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暨大书法专业曾延请陈初生、曹宝麟、方楚乔、蒋述卓等名师任教。此次展览展出了朱圭铭、谢光辉、陈志平三位现任教师的作品,展现暨大书法专业的文脉渊源。

  

  展厅现场

  纵观六十年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在教育成效、学科机制、培养改革、学科布局、学科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既有赖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宏观教育政策,亦得力于各高校的自主发展,不断探索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从规模上看,我国高等书法教育逐渐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从质量上看,在书法专业人才供给不断提高的同时,高等书法教育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形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重的格局,满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展厅现场

  在书法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相关人民团体、群众社团、学术机构的诞生、发展和勃兴也为传统之艺的当代振兴培育了丰沃的土壤,为高校书法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广袤的施展空间。以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为代表的专业团体和社团也在书法事业的大繁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培养机制和文化氛围。高校书法专业骨干参与协会和各学术团体的事务,在社会书法引导、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青年学子也在书协等各学术团体举办的各类展览中崭露头角,为书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书史亦是中国人心灵史

  以书道研习,建立“通人之学”

  观看此次书法展,能深切体会到中国书法的气势浩瀚、灵动高妙。正如高士名所言:“书为心画,书史亦是中国人的心灵史。在书道之研习中,我们时时感应到伟大书家们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以及这些伟大心灵所生发出的高妙意境与美好情致。”

  

  欧阳中石 《草书<书教理念>》

  而当代书法高等教育,正是要立足学院教育平台,补上今人之短,发扬当代之所长。谈及当代高校书法教育,高世名说:“一方面,要通过技法的纯度和理法的深度,实现书体之间的贯通、临摹和创作的贯通、书论与书写的贯通,穿透各类书体书风以形成对书法本体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回返中国书法高等教育之初心,推进中国书学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使学生对传统‘四部’之学有大体之把握,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规模与精神有真切之认识,深切体会书法赖以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古文字学、金石文献为基础,实现书法与学问之贯通,以诗词研习与文言写作为路径,实现书法与心性修养之贯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7月18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