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网友热衷攻击北大清华?那个750分进清华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原标题:为何网友热衷攻击北大清华?那个750分进清华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为何网友热衷攻击北大清华?那个750分进清华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随着高考的告一段落,各大院校的抢人大战也随之平息。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各地的省市高考状元几乎都被985、211等名校收入囊中,而清华北大无疑是这场抢人大战中的最大赢家。

  

  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一直以来都享有盛名,是无数学子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然而,想要进入清华北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尚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读了17年高中参加了15次高考,从大专一直考到了985名校,但是依然考不进清华北大。

  每年进入清华北大读书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各地区排名前50以内的学霸,甚至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省份或者要求高一些的专业,这个排名还要缩减到前30名以内。

  清华北大每年招收这么多有潜力的学生,按理说应该培养出很多的人才才对。但是一些专家学者却认为,清华北大的成材率并不高,留在国内的就更少。

  

  比如经济学者马光远就曾公开指责清华北大,说这两所学校每年录取的都是各省市的学霸,按理说应该100%培养成才,但实际上最后成才的连一半都没有,等于毁了一半的学生。

  或许马光远的这句话有些太苛刻,毕竟人才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并非就是因为学校教育的问题。不过,近些年来,外界确实对清华北大多有诟病。

  甚至在网上,也有许多网友指责这两所学校,说它们是给外国培养人才的。

  当然,网友们这样的说法确实显得太偏激,每年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的学生并不多,学成后留在国外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在了国内发展的。

  

  但是,俗话说得好,空穴不来风。网上这么多网友热衷于攻击北大清华,自然也是因为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前些年清华录取的唯一一位考出750满分的女学霸,出国深造后就一直留在了国外发展。

  在2000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考生,这名考生获得了满分750分,是唯一一个获得这个分数的学生,因此被人称为“最牛考生”。

  只是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创下高考奇迹的考生,当时竟然还不满15岁。

  考生名叫何碧玉,出生于1985年12月,她之所以能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高考,是因为她并没有读初中,而是从小学五年级直接读的高中。

  

  1996年7月,何碧玉被选拔进了河南新乡一中的少儿班,用4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以及高中的课程。

  2000年高考,何碧玉以标准分750分的骄人成绩,一举荣膺当年的河南高考理科“状元”。

  众所周知,河南是有名的高考大省,一直以来竞争都十分激烈。而何碧玉能够考出750的满分,也足以证明她是多么的优秀,不愧是人人称赞的“神童”。

  因此,当何碧玉的分数出来以后,毫无疑问收到了许多名牌大学的邀请,清华北大自然也不甘落后,立刻就派招生老师专门联系了何碧玉。

  

  经过一番思考后,何碧玉最终选择了清华,顺利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何碧玉从清华本科毕业后,为了不埋没自己的才能,选择了继续出国深造,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来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读完博士后,已经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的何碧玉选择了留在美国发展,后来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在很多网友看来,何碧玉留学后选择在国外发展,就是清华给外国培养人才的例子。实际上,这种看法比较片面。

  

  其实,学生毕业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这也是学生的自由,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比如何碧玉,她从清华毕业后,到国外留学深造,也是为了不埋没自己的才能。

  仅仅根据这样的个例,就认为清华是在为国外培养人才,这样的看法其实是不客观的。再者说,毕竟有交流才有进步,如果故步自封的话,岂不是又回到了清朝?

  比如1978年,我国打算派出一批公费留学生的时候,也有人曾经问过邓小平这个问题,要是这些留学生出去以后不回来了怎么办?

  

  邓小平的回答就很大气,他说:“就是跑了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嘛!派一万人,还能回来九千人。不要怕,大量地派。”

  其实,对于这些走出国门的学子们来说,只要他们牢牢记住自己的祖国,即便是他们走到在遥远的地方,当祖国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会回来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