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最后一堂”校园思政课

  记忆中,没有哪一年的大学毕业典礼如今年一般,争着抢着在社交平台刷屏,尤其是一些大学校长在典礼上的致辞,更是比着赛着“出圈”。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台前致辞、书记身后撑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在致辞中讲到不久前去世的老师时,几度哽咽落泪”“心疼学生冒雨参加典礼,西南政法大学校长致辞时仅读了标题”“重庆大学校长深切嘱咐学生,要始终保持希望”……校长们深情寄语、反复叮咛,犹如父母送别远行的孩子,又像将军鼓舞出征的战士,即使你从不关注高校新闻,也一定刷到过这类视频。

  毕业典礼是最后一堂校园思政课,不仅让毕业生受益良多,如今也让广大网友深受触动。

  1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王树国致辞,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为其撑伞。图源丨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大学毕业典礼的短视频为何能火爆网络?因为它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一方面,大学毕业典礼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象征意义,它既是一个人求学生涯的完美结束,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崭新起点。另一方面,大学毕业典礼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大学是社会的知识殿堂和精神高地,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不单单是面对毕业生群体,更是面向整个社会。人们期待大学能给社会带来精神财富、思想盛宴,而大学校长的致辞恰恰回应了人们的这种期待。

  一般来说,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除了对毕业生的激励、启迪之外,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精气神,展现一所大学的办学灵魂和价值导向。聆听大学校长致辞,能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处境的人,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营养。

  纵观“火出圈”的大学校长致辞,与其说是校长的内心独白,不如说是带有指向意义的价值宣示,它的意义远远超出高等教育范畴,成为全社会的一场精神洗礼。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在校毕业典礼上致辞。图源丨中新网

  今年校长们都说了什么?我们从中又可以触摸到怎样的时代脉搏?

  在众多校长致辞中,理想、担当、创新成为热门关键词。

  比如,鼓励青年人投入新时代、新赛道、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我们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我们的胆识,需要我们科学的思考,需要我们超前的思维,需要我们去规划未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工作。”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校长王树国雨中致辞,寄语毕业生要始终承担国家使命,勇于开辟新赛道,在新赛道上做时代的“弄潮儿”。

  比如,鼓励青年人将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你们的师兄桂海潮老师,此时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外的‘天宫’上,执行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王云鹏表示,人生的理想各有不同,但立志服务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无疑是最为高远,也是最为神圣的理想。

  比如,鼓励青年人敢为人先、矢志创新。“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典礼上,讲到不久前去世的黄令仪老师时,校长周琪几度哽咽落泪。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鼓励毕业生自立自强,以老一辈优秀科学家为榜样,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找主攻方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永远不要再让“卡脖子”的无形之手遏制中国的发展。

  多位校长勉励青年人,做事要积极进取、保持希望、勇敢前行。

  比如,勉励青年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上,校长王云鹏倡议毕业生向北航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学习。刘大响院士在建造我国首套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时,面对一没经费、二没人才的不利条件,长年扎根深山,以“不搞出高空台,就死在松花岭,埋在观雾山”的坚定决心和不屈意志,研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台”。

  比如,勉励青年人攀登顶峰、拒绝躺平。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引导学生思考:“到大家知天命的年纪,能不能把一个强大的现代化中国交给下一代、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和未来,能不能无愧面对一代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不懈奋斗的先烈和前辈?”“使命在肩,怎能躺平?”他勉励年轻人“不被彷徨困倦、不被焦虑消磨、不被挫折阻击,才能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校毕业典礼上致辞。

  图源丨复旦大学官网

  比如,勉励青年人保持希望,勇敢前行。在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当下,人们很难判断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以至于提前做好准备。在重庆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上,校长王树新以“相信”为题,叮嘱毕业生“始终保持希望”,将相信的力量装入行囊,相信时代、相信自己、相信时间,用相信的力量绘就青春华章。

  多位校长言传身教,指导青年人做人要善良、博爱、质朴。

  比如,指导青年人要善良质朴,传递温暖。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最感人的一幕就是校长王树国雨中致辞,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为其撑伞。很多网友评论说,雨中为他人撑伞,流露出的质朴情怀与平等精神,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家、社会和个体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做一个既心怀家国又对他人怀有善意和温暖的人,是这场毕业典礼给学子带来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

  比如,提示青年人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由于心疼学生冒雨参加毕业典礼,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致辞时仅读了标题“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练”,并且补充说“全文阐释请参照稍后学校官微的推送”。本想慷慨激昂上好“最后一堂”思政课,没想到却被暴雨打断,这看似“残缺”的过程,因为校长的“身教”,而有了更高级的表达。临别之际,校长以体贴入微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的理念,教育的温度与暖意尽数体现。

  除以上外,“责任”“诚信”“应变”“快乐”等也是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中的高频词。

  3

  无论具体是什么内容,以何种方式,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们的致辞其实都贯穿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指引青年一代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与时代、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温暖又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那些自发自觉又细致周到的举止,犹如“行路锦囊”,滋养着刚刚走向人生新阶段的青年人。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在校毕业典礼上致辞。图源丨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即将走出校园的青年人,在欣喜之余,也将会有数不清的难题要面对,而毕业典礼这“最后一课”,就是为他们释疑解惑、指引方向,并铺好通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台阶。

  提供精神滋养,引导毕业生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到契合自己并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心同德的价值实现渠道,这是大学隆重举办毕业典礼的初衷,同时也是大学对全社会精神层面的“营养输送”。

  愿毕业生们携带着母校的文化基因,传承其价值信仰和精神追求,都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有所作为。愿已经走向社会的人们也能在手机这端感受到大学毕业典礼的力量,从中汲取营养,重整行装,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