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高考失利的孩子,是读书很重要,不是文凭很重要!

  这两天完成了志愿填报工作,中高考的最新教研课件紧赶慢赶也汇总结束。脚踏实地的事做完了,讲两句在天上飘的话。

  每一年中高考结束之后,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有没考好的孩子轻生了。不愿意听到,但年年都有。这群孩子好像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读书很重要,我没考好,我让父母失望了,我的一生没有了希望。”

  但我们说的是读书很重要,没有说文凭很重要,这是两码事。读书从愉悦自己的角度讲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是掌握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味着强调持续学习的价值。

  而获得文凭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持续不断地学习才将伴随我们的整个生命。中高考的失利只是阶段性的目标没有达成,仅此而已。

  文凭能证明部分东西,但证明不了全部。几乎我认识的所有企业家朋友在工资对等的前提下,能雇佣重本毕业生不会雇佣一二本。能雇佣本科不会去雇佣专科。

  因为能上重本一本,证明了这群毕业生记忆力强、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强,每一样新颖的工作内容,他们都有自学的能力。

  所以中高考失利确实是敲响了一次警钟,要认识到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所谓学习方法的养成。

  有些孩子是不努力,没有认真思考造成。有些则是条件限制导致,这类是真可惜。比如很多山村的孩子教育资源通常相对有限。他们根本没有条件获得一、二线城市的师资,更加不用讲补课,简直天方夜谭。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有一个知识壁垒在无形中束缚住了他们,所有的信息获取受限,根本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轻松接触到广泛的信息资源。对于时事、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几近于无。社交圈也相对封闭,接触到的人群和观点相对较少。这也限制了他们与不同背景、不同思维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影响了知识的广度和多样性。

  这些影响是深远的,之前有一部纪录片叫《父亲》。主角韩胜利虽然努力考上了大学,但他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无奈。

  首先,他的家庭贫困,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尽管父亲韩培印为了供韩胜利上大学变卖家产、四处借钱,但学费和生活费仍然是难题。韩胜利考虑过去打工赚钱来解决经济问题,但他的父亲希望他专心学习,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

  韩胜利在大学期间非常节俭,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开销。他每天只花一两块钱用于饮食,经常捡拾空瓶子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他的生活条件非常困苦,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他的成绩也并不出色,无法申请到助学金或奖学金。

  而捡瓶子换伙食费的举动,也无形中养成了他沉默寡言,内向,不善交流的性格。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通过做家教补贴生活费时,韩胜利目光躲闪,说时间不够,实际上是他根本没有渠道得知这种信息来源。

  毕业后,韩胜利面临着找工作的困境。他发现招聘市场上对他专业的工作机会有限,竞争激烈,而且工资水平低。他不善言辞,不敢主动跟招聘单位交流,四处碰壁,找不到理想的岗位,感到焦虑和失望。

  

  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时,韩胜利开始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考虑从事其他工作,如导购、服务员、保安等。你不能说他不努力,他是眼界没有机会打开,遇到了知识壁垒,这个壁垒是阶层导致,可惜又可怜。

  所以如果是有客观局限性,就要多接触多思考。当沉迷在短视频时要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大数据陷阱,它通过计算不断推送你喜欢的“快餐垃圾”,并且把你的知识面固定在这一区域,让你获得短暂快乐,但之后是无尽的空虚,这个怪圈要自己去跳出来。

  而如果资源到位,那就要真正认识到何谓“读书”,中高考可以失利,但后面的路要有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奋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