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就是“带孩子的保姆”吗?

  现在仍有很多家长觉得,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很轻松,把他们当成“带孩子的保姆”。幼儿园老师真的只是一份没有专业性可言,大部分人都能做的工作吗?

  实际上幼儿教师工作十分繁琐,写观察记录、准备教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做环传、做成长档案、和家长沟通、培训学习……每天的工作量远比大家想象得多,而且其中不乏多项强专业性的工作。

  “带孩子的保姆”只是某一部分家长对幼师职业的刻板印象,我们必须让自己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和专业性被这些人看见,为“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正名!

  

  一、让自己的专业被家长看见

  教育孩子是一项隐性、复杂而漫长的事业,幼师付出的成效是难以被直接看见的。

  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幼儿园是通过游戏来学习。老师的重点工作就成了观察孩子游戏,支持孩子游戏。但这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老师只要每天带着孩子玩就行了。很多家长不理解游戏带给孩子的价值,更不知道老师的观察对于儿童发展有什么意义。

  

  所以,教师在工作中除了提升自身观察解读能力本身,更要想明白能不能借助新型工具帮助自己提升,让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被家长看见。

  例如现在一些交互式场景体验游戏,使用交互式投影的科技设备创建了有趣的互动+展示空间,让孩子在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中自主游戏自由探索的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打卡,帮老师记录孩子每次在游戏中的运动数据,根据数据可以让家长直观看到孩子综合能力的进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提升,幼师的教育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借助AR技术,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例如巧智绘AR科技互动型智慧课件,结合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各领域培养目标,通过五大领域的整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绘画艺术、团队合作等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孩子的课堂表现,学习内容都可以被录音录屏,并且制作成电子成长档案传送给家长。利用现代化新型课堂形式,能让老师的观察中有发展,观察中有支撑,同时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打破大家对幼儿教师是“带孩子的保姆”的刻板印象。

  

  二、让自己的工作被家长认可

  好的家园沟通也能够大大提升幼儿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好的家园关系让老师的工作得到理解和认可,不会因为频繁接受到家长的压力、责备而怀疑自己。

  但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80后90后幼儿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面对这样的一群家长的询问,老师都只知道说“挺乖的”“挺好的”,这样的看似敷衍的话语让他们难以信服;家长会也流于形式,老师孤军奋战,自话自说,家长参与感不强……而正是这些种种困难,让家园共育工作成为了教师工作过程中的阻力而非助力。

  

  简单的口头交流,老师不知道说些什么,家长也不以为然,甚至开始质疑老师的专业性。那怎样才能让沟通不再空口无凭,打消家长幼儿园老师日常工作的质疑呢?

  给家长反馈前,幼师首先要看见家长的需求,回应家长的期待。现在我们都不提倡家长用实时监控来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但是不代表幼儿园不能用数智化管理系统给到家长一系列数据反馈,让家长从数据中看见孩子的一天。

  

  现在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巧智绘智慧管理平台,详实幼儿数据记录、图表、深度展现幼儿的发展情况;例如家长非常关心的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能从小程序中得到具体的反馈,家长也可以通过“小叮嘱”功能实时提醒老师孩子最近的忌口和在吃什么药等等。

  

  学会善用现代化工具,在减轻老师工作负担的同时,帮助老师更好地提升自己教研水平,当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循,当老师的专业“一览无余”,一切都是最好的说明,家长也不会再有什么偏见与顾虑,让幼儿老师成为一份有尊严、被看见和理解的职业,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