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1951年,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他将自己在战场上的一些所见所闻写成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不久后这篇文章还入选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鼓舞了我们数代中国青少年,影响极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在这篇课文风靡全国的时候,黑龙江省巴彦县的一个孩子在学习这篇课文,看到课文里面的英雄时,却若有所思的将课文里一个叫做李玉安的烈士与自己的邻居李大爷联系起来了。

  

  他会这样想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李大爷的全名可就叫李玉安,而且他还的确是一个抗美援朝老兵,为国家打过仗,负过伤。

  因此当时孩子有些狐疑地跑过去问他:“李大爷,《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里的李玉安是你吗?”谁知孩子刚说完,李玉安(李大爷)就连忙摇摇头说:“那只是重名重姓而已。”

  虽然口头上没承认,但李玉安此时也有些怀疑课本上这个人是自己。于是在后来,他让女儿给自己专门念了一下这篇课文,竟然发现里面事迹真的与自己相符,书上所写的李玉安绝对是自己。

  但是当女儿看到他吃惊的样子,也带着疑问问他:“书上的李玉安是不是你?”他却依旧说:“重名重姓的多着呢,打听打听再说吧!”

  从上面这两番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玉安明明还活着,那他为何会被评为烈士并且入选语文课本呢?还有他居然活着,那为何又要隐藏自己身份呢?要想知道这里面的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1924年,李玉安出生于河南台前一个农民家庭。

  贫寒的家境虽没能让他吃过一顿饱饭,但却培养出了他那从小吃苦耐劳,忠厚本分的性格,而这也是他为何能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敢在16岁那年随着“大流”前去东北做苦工的原因之一。

  1946年,此时已经进入了国共内战时期,而22岁的李玉安就是在这个时候光荣地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中,并在隔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加入军队之后,他先后参加过四平会战、辽西会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重点攻坚战役,并在这些从北到南的大跨度重大作战中先后荣立过十次战功,其中还包含了两次一等功。

  1950年10月,还没从国内战争中缓过神来的李玉安,又随同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加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入朝之后的李玉安被安排在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并在其中担任三连副班长一职。

  在第二战役中,李玉安所在的3连作为第38军的先头部队,于11月30日接到“切断军隅里美军二师第九团逃亡”的阻击任务。

  

  当天拂晓,急行军的3连硬是靠着双腿跑过轮子,先敌人一步赶到预定阻击地,而此时的美军二师第九团也刚好撤退到了这里。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阻击,3连当机立断抢先一步占领了该地区的唯一的制高点松骨峰某无名高地。

  随后3连战士们在未修建防御工事的前提下,仅依托地势与敌人进行作战。

  其实当时我军虽说占了地理优势,但由于没有工事,所以面对美军的重武器依然吃不到多少便宜,因此3连战士任务是极其繁重的,更别说他们还只有百来人。

  但如果想要等待主力过来形成合力围剿全部美军,就必须把这部分敌人“钉死”在这个地方,所以3连战士已经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他们限制在这里。

  而美军当然也知道突围的重要性,为了抓紧时间肃清这帮挡在自己退路上的“钉子”,美军几乎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当时出动了敌机32架,坦克18辆,24门105榴弹炮对3连阵地进行不间断的狂轰滥炸。

  

  但就是在如此极其不利的环境下,3连战士们先后打退了敌人五次疯狂的进攻,还在子弹都打光了的情况下与敌人拼起刺刀,打起了肉搏战。

  当时的战斗有多激烈呢?有的战士身上被炮火点燃,却依旧利用周边炮弹坑修建临时工事;有的战士赤手空拳掐住敌人的脖子,撕咬敌人的耳朵,拼尽全力也要将敌人遏制住;还有的战士更是拿起手榴弹,拉开弹弦冲入敌群,哪怕自己牺牲,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而李玉安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当时作为代理排长战至到了最后——在子弹和手榴弹全部打光后,他弯腰拾起一支没子弹的步枪,与已经跑到跟前的美国大兵展开了白刃战。

  不过在冲进人群中与敌人摔跤、扭打之时,李玉安不幸被子弹打中了右胸,子弹巨大的惯性穿过他的肺叶把他的两根肋骨给打断了,受到如此重创的李玉安随即昏倒在了血泊当中......

  正是凭借着这股韧劲,3连成功完成阻击战任务,歼灭敌人600余人,敌我损失之比为6∶1。3连的浴血奋战为大部队赶来争取了时间,因此他们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集体特等功,还获得了“英雄部队”的称号。

  

  只是这场战斗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李玉安却在这场恶战后没能归队,之后在没找到他踪迹的前提下,他被部队判定为“牺牲”,所以就这样李玉安被后来的魏巍给记录下来,成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中牺牲的烈士之一。

  那他居然没死,当时在战争后到底去了哪呢?原来李玉安当时在昏死在战场后,幸运地遇见了一个朝鲜人民军司号员,这个司号员在发现他还有气息后,立即把他背到了一间废弃的空房里歇息。

  后来334团的友军同志路过这里的时候发现了他,迅速用担架把他送到了一个师部卫生所接受紧急治疗,而在医生给他做完紧急开胸手术后,他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只是当时他的伤势太过于严重,而卫生所的设备条件都太过于简陋了,要想痊愈还得去更好的医院,因此在1950年他被运送回国接受治疗。

  

  在回到国内后,他先是在黑龙江一面坡兵站治疗,之后又转入中南军区陆军医院。在转移到大医院后,他历经了八次手术,并在经过近两年的修养后才恢复过来。

  但是由于地方并不知道他的功绩与身份,因此在1952年地方组织只是按照普通复员残疾军人的待遇,给他安排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李玉安在粮库工作的时候,当过警卫员、监装员、加工员、保管员和地秤组检斤工,几乎粮库当中所有的岗位都做了个遍,一直等到1980年才退休(之后在家中从事农业活动)。

  而在这期间,他和在部队一样,一直任劳任怨地工作着,不仅曾先后16次被评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获得过粮库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

  所以即便不凭借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功绩,仅靠他在粮库所获得的那些荣誉,他一样可以有很多升迁机会,但他却从不来不争。

  ——比如他曾经有好几次涨工资的机会,他都放弃了,所以到了他退休的时候,他的月工资也只有五十多块;又比如他结婚时分得的低矮草泥房他一住就是几十年,曾经粮库想给他二次分房,但他拒绝了,并将其让给没房子住的新工人。

  

  一直以来“待遇不张口,好事不伸手”便是李玉安在粮库工作时所遵守基本原则,他依旧还是当初那个抗美援朝战士,始终能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而个人认为除了他坚持的工作原则令人钦佩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不慕名利的精神。

  从文章开头我们便可以看到,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之时,李玉安其实就已经知道文章里面说的是自己,但他却没有丝毫的骄躁,而是一直隐功埋名,即便自己的女儿问起也只是简单敷衍过去。

  而且他当时这一“隐”便是长达40年,直到1990年2月的一天才“暴露”。

  那天,驻扎在保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岗哨前来了两个人,一位是农民模样打扮,长着满腮白胡茬的老人李玉安,另一个虽然同样也是农民装扮,但却是一个长得很年轻的小伙子,这个则是他的外甥。

  李玉安当时上来便告知卫兵:“我是第三十八军的老兵,我有事想要找一下你们领导。”一边说着,还一边递上了自己的证件,而卫兵接过证件后则立即向上面报告了情况,很快他们两人就被接到了政治部接待室里。

  秘书处的谢干事出现在接待室后,李玉安上前一把紧紧握住秘书处谢干事的手,情绪略显激动地说到:“我可见到你们了!”而谢干事则是十分惊诧地问道:“你是?”

  

  李玉安顿时感觉自己的行为太过于莽撞了,于是一边从身上往外掏东西一边说:“我叫李玉安,是原112师335团1营3连的战士!”

  说罢,他把自己的残疾证,还有印有《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的课本给谢干事递过去,谢干事在看到“李玉安”三个字先是愣了一下,过了很久才反映过来,然后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地说道:“就是在松骨峰战斗中已经牺牲的烈士李玉安吗?”

  在得到老人肯定回复后,谢干事惊呆了,半天都没能说出话,因为他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这个老者会是牺牲40年的战斗老英雄。但他很清楚从老人提供的证据来看其所言非虚,因此他立马把这一重大情况上报给了部队首长。

  当时军史办公室的李淼生主任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来亲自接待了李玉安。

  李淼生主任是第二次战役的参加者,也在李玉安所在的团工作过,对当时那场“松骨峰恶战”极其熟悉,而他在看了李玉安的伤口,还有他所提供的战斗时的具体情况后,也确认了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份,即:曾经被“昭告”牺牲,并召开了追悼会的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副班长李玉安。

  看到曾经的英雄如今还在人世,李淼生主任很是激动,在闲聊之余他询问李玉安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的时候,李玉安则对他说:“我儿子广中从小热爱部队,一心想当兵保国,初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名应征都因名额有限,没能当成。”

  

  从李玉安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玉安想送儿子到部队上继续为国效力,这个求助也是李玉安此行的主要目的。而在说完之后,他还满怀歉意地说:“要是有别的办法,就不给部队添加麻烦了!”

  当时对于李玉安这么多年以来唯一的一个要求,部队领导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后,最终准许了他的儿子作为特殊情况入伍,而且李主任还给地方政府写了一封信,即:李玉安同志是我们部队的战斗英雄,希望在生活上给予相应的照顾。

  但是谁能想到,由于某些原因,李玉安儿子的入伍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于是李玉安又在4月份重新回到老部队,询问入伍相关手续的进度。而恰巧这个时候,李玉安原来所在的部队在开庆功会,军史办李淼生主任见他来了,便陪同李玉安回团里参加了这次庆功会。

  在会上,团部领导亲自拉着李玉安的手把他介绍给了军、师等50多位新、老领导,并在会上给大家介绍说:“他是我们部队的老英雄,是在松骨峰战斗中活下来的‘活烈士’李玉安同志!”顷刻之间,现场掌声雷动,这个隐姓埋名40年的英雄终于再次走到了公众的眼前。

  

  而当老作家魏巍在得知被自己写“死”的烈士还活着的消息后,两人曾在4月21日于北京见上了一面,当魏巍看着曾经的“烈士”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之时,他反而为自己的“笔误”欣喜若狂。

  在赠送给李玉安的散文集扉页上,他写了这么一段话,即:李玉安同志,你是松骨峰战斗光荣的参加者,过去我以为你成为了烈士,今天才知道你负伤被救起了。这次我能见你非常高兴。你是最可爱的人。祝你健康长寿,永远保持光荣,继续为人民做贡献。

  后来在两人分别时,魏巍还给了李玉安一封“关照信”,只是李玉安却一直把信揣兜里,从未上交到县委那去,因为在他看来自身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没有文化,也不想当官,况且儿子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些好处,自己不能再给国家添乱了。

  曾经有人问他为何选择这样做,他则颇有些感触的对那些人说:“若是活着的人还去向党向人民伸手,日后还有脸去见那些牺牲的战友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玉安老英雄当初从军多年所保留下来的生死观与荣辱观。

  而在魏巍见过李玉安,并且他多年以来隐姓埋名的故事都被曝光出来后,当时的《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纸媒都纷纷报道了有关于李玉安的英雄事迹,他们称赞李玉安是“真正的英雄”,是“一面旗帜”,一时之间他成为了全国人民所学习的楷模。

  

  同年10月25日,李玉安作为“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特邀成员出访朝鲜,参加了由朝鲜举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的纪念大会,在大会上李玉安受到了朝鲜主席金日成的亲自接见,之后还被授予了“一级国旗勋章”,而这也算是他迟来的荣誉了。

  1994年10月,作为全国英模,李玉安还参加了建国45周年国庆观礼,当时在被问起自己晚年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之时,他曾说自己心中还装着两件事:一件是回河南老家为已故双亲扫墓尽孝心;另一件事则是凑点钱,为家乡修条路,尽点做党员的责任。

  至于自己,他却一直只字未提。

  1997年,李玉安因病逝世,享年74岁。在他逝世之时有数以千计的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而在看到他所留下的三个遗言之时,大家无一不痛哭流泪。

  因为在他遗言中写道:“镇上三条路没有修完,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完成;荣誉属于战友,军功章与证书交给组织;还有我死后一定要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其实他所留下的这些话并不华丽,十分的简朴,但就是如此朴实的言语却触动了无数国人,因为在这些话中将他“赫赫战功不图名,默默奉献不为利”的品质给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在他生前,曾有无数熟人在得知李玉安的情况后,问过他:“你为何当初一直不承认自己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个“牺牲”的李玉安烈士呢?”

  而李玉安则经常笑着回答说:“我张不开那个嘴啊,我怕别人会说我吃老本,躺功劳簿上。再说成绩不都写出来了吗?还写在了课文里,这就证明组织和人民没忘咱啊,我觉得这就很够意思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玉安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或许正是因为他有对党的这股“忠劲”,还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傻劲”,才让他能够得到党与人民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