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四专工程”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文/苏卫平

  新形势下如何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如何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新模式?如何增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吉首大学聚焦少数民族学生量多面广教育管理工作难题,坚持问题导向,聚力破解,答好政治“必答题”,交好时代“必答卷”。

  吉首大学现有本科、预科、研究生共27102人。全校学生除汉族外,还有来自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等40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27102名学生中,有汉族学生20338人,少数民族学生6764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约25%。一直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校党委书记廖志坤在学生工作调研会上多次强调,学生工作要以“爱”为灵魂,常进学生门、常知学生事、常解学生忧、常暖学生心,为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有效载体。

  打造专项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教育

  学校结合特色民族学学科优势,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教育,着力打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每年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开展“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青年学习·青春向党”“党的二十大和我的人生路”青春使命教育、“道中华杯”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家园”的认同感。在湖南省“党的二十大和我的人生路”青春使命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学校共有两位苗族学生张灵、吴俊霞获奖;在国家民委教育司主办的首届“道中华杯”主题演讲比赛中,苗族学生吴俊霞再创佳绩。

  

  学校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学校还组建了民族学生艺术团,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排练特色节目,积极参加国家民委、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艺术展、青年文化艺术节等赛事,硕果累累。如少数民族学生艺术团团作品《深山银铃》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六届艺术展演二等奖,朗诵作品《信仰·青春》、绘画《武陵新风》等获得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银奖,充分彰显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品牌特色。

  开展专项计划,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奉献基层

  从1999年开始至今,学校开展“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实践育人项目,走进武陵山区,服务地方。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1000余人深入武陵山腹地,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社会实践服务,使多民族学生能更好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18至2023年,学校已择优选拔255名志愿者到西部地区服务,其中包含了110名少数民族同学,分赴新疆、西藏、广西、江西、宁夏、重庆、湖南等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涌现出了张晓敏、阳焕之、郝勇超等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张晓敏今年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中国青年网、红网等主流媒体报道。2018年10月,新疆驻湖南工作组党委书记、组长石建带队来吉首大学调研座谈,感谢吉首大学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多年来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高度肯定了吉首大学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中取得的成绩。

  

  学校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张晓敏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做好专项服务,扶持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

  大力促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创优,强化创新育人。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术作品竞赛,每年推荐少数民族学子作品参加省赛,在全国全省均有获奖,学校每年获得湖南省“优胜杯”“优秀组织奖”称号。开展湖南省2022年消费帮扶营销大赛,获“银奖”“优秀帮扶大使奖”“全省营销人物100强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各1项,周博迪等32人获评“优秀个人奖 ”,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奖”。获评首届湖南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大力支持、鼓励民族学生充分利用本民族资源创业,在政策、场地、经费上予以特别照顾,涌现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和创业先锋。如《武陵山区翼手目动物的资源本底与种族保护》《千年遗珍,苗疆贡米——子腊贡米扶贫产业营销推广》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佳绩。

  搭建专项平台,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人文关怀,以“理解、尊重、关心”为基础,遵循“严管、厚爱、精育”的方法,积极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为阵地,对学生骨干进行思政教育及干部技能培训,分层次向少数民族学生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依托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社团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阵地平台,开展“青年之声”主题沙龙活动,针对各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创新创业等方面答疑解惑,做到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组织“孝心大学生”“校园之星”“榜样在身边”系列典型评选活动,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多举措培育先进典型,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优秀典型,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哈尼克孜哪斯尔、李玄、覃正国,“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阿布力克木,湖南高校首届最美大学生麦麦提图孙·亚力坤,湖南省第十五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自强不息奖学金获得者扎西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