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数据掺水?周国辉:要阻止“粉饰性”现象,更要对此究个竟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家长反映,孩子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最近进入高招时间,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但实际上今年只有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就业数据造假危害不小,往小了说这是不尊重学生,侵害学生权益,往大了说,是误导社会。

  详情点击>>

  潮评丨高校粉饰就业数据,得到的只是一张漂亮的报表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几天前就看到这方面的披露:孩子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乍一看,好像很严谨,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味道。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变成了社会性共同参与完成的“掺了水”的毕业生就业率。

  这肯定不好,误导社会,误导决策,误导学生,而且败坏风气。希望不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如果是,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悲哀。

  有人就讽刺说,是“最后的一课”让高等学府“人设”崩塌、后患无穷。也不知道,想出这样法子的动机是什么?希望是善意的,但好心也有办坏事情的。

  我们当然要阻止这种“粉饰性”现象,但至此为止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对这种匪夷所思,要究个竟。我善意地想一想,是不是还是完成任务、创造口碑、力争上游的冲动使然。因为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是大学竞争很看重的一项指标。看是无可厚非的动机,但却用了很不厚道的方法。所以说,良好的动机,不是必然能获得好的结果。

  共产党人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而且总是从效果端来判断是非、检验动机的。这是我们办事成事的基本原则。

  欢迎大家转发并参与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