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学堂”第一次目睹风急浪高,上海海事大学千余名学生深度体验真实航海

  有两名落水者遇险,急需救援!7月22日凌晨,正航行在山东威海成山头附近海域的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明”轮上,实习大学生宋柯和刘点正在值夜班,突然接到山东海事局威海交管中心的通知。紧接着的3小时里,这两位年轻人协助船长、船员和医生们,实施海上紧急救援,并成功完成了这场生死营救……

  今年6月起,上海海事大学首次开展暑期教学活动周“海上学堂”,千余名学生集中进行水上和陆上专业航行实习,分批次登上“蓝梦之星”号邮轮和教学实习船“育明”轮,深度体验真实的航海生活。

  “培养高质量航运专业人才,一定要走出教室,在最真实环境里反复锤炼。”上海海事大学随船带教老师徐善凯告诉记者,在“育明”轮上的实习不同于一般的短期实习或参观,每批次学生将上船工作、生活约一个月,以此提高学生对航海的认知并为他们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基础。

  “这不是演练”,特殊一课让人终身难忘

  航行十余年来,教学实习船“育明”轮首次遇到难度高、情况复杂的夜间海上救援。这次真实的经历,也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师生们上了特殊的一课。

  当时,由于海上风急浪高,夜间能见度低、海况复杂,救援任务刚开始时进行得并不顺利。“这不是演练!在茫茫海面发现落水者时,我们既紧张,又激动。”作为亲历者,目前仍在海上实习的宋柯和刘点直言,当时虽然救人心切,很想马上帮一把,但又怕自己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赶在第一时间,他们向船长和带教老师报告情况,并在驾驶台协助瞭望。

  第一次上船实习就遇到了这样的险情,不仅让他俩难忘,更切身体会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救援任务中,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大家需密切配合、高效沟通、相互信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团队协作对于海上工作的重要性。”复盘这次特殊的实习经历,刘点说,面对高压或突发状况,船员要保持冷静、战胜恐惧,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样重要。显然,后者是课本上、教室里学不到的,需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打磨、历练。

  在最真实的环境里,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

  “真实的航海工作环境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太一样。”裴梓茗是航海技术专业大三学生,也是“育明”轮今年第二批实习生的学生负责人,刚刚结束航行上岸。

  在风吹日晒的甲板跟着水手敲锈、刷油漆;在驾驶室里进行操舵训练;深入现场了解船舶主机等设备运行;和资深船员一起设计航线、测量天体、熟悉燃油系统……正是在海上实习的过程中,年轻学子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裴梓茗直言,海上工作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薪资。本科应届生在学校考取水手证,实习期担任水手时就能月入过万元。但这份高薪工作也有另一面。随着航海开始,不少同学站上驾驶台,才第一次亲眼看到海上风浪有多大、多急。“最难熬的是离家时间较长,尤其是远洋工作,每年几乎有6至8个月时间在海上,很多时候不能和家人朋友视频通话。平日生活也比较枯燥,所以除了工作,最好现在开始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比如运动、书法、看书等等,学会和自己相处。”

  徐善凯说:“海上情况复杂多变,长时间的航海生活,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职业体验,有助于他们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

  业内一位资深招聘经理告诉记者,不少学生在择业时选择海上工作,主要是被客观的薪酬吸引,择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经过企业的统计和对比,发现没实习过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对行业的认知、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有的应聘者直到上船后才发现自己严重晕船、不适应环境,还有一些年轻人对海上工作的辛苦预估不足等,导致其自身从事海上工作的意愿较低。

  针对这些现象,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环,学校目前从大一开始,就为全校学生开设相关课程,邀请多家船舶运输资深船长、企业负责人等作为校外导师和辅导员,助力青年学子深植航海精神。

  多年来,学校和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育人,每年稳定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等各大企业输送毕业生。此外,为保障实习实践质量,今年暑期教学活动周期间,上海海事大学新聘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及行业导师94名,续聘企业及行业导师255名,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点。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