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蓉光|13年,17名学生,她的幸福有点不一样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有的幸福。而同样作为教师的曾红,她的幸福却有点不一样。

  从教13年,曾红只带过两届学生,总共17名孩子,这着实有点特殊,只是特殊的不是曾红,而是她的学生。

  “我并不羡慕‘桃李满天下’,因为我也有我的幸福。”曾红说,作为成都市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老师,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哪怕一点微小的进步,看到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自食其力,直至走上工作岗位。

  ▲曾红

  读了一本书

  让她决定选择特殊教育

  “选择特殊教育,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本书的影响。”曾红回忆。

  她说,自己在高中时看了一本书,名为《五体不满足》,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生于普通家庭,当时生下来就没有四肢,虽然身体严重残缺,但他依然活泼快乐,充满激情和梦想,什么都敢去尝试,最终顺利考入知名大学,并且荣获英语演讲大赛第一名,成为著名体育记者的感人故事。

  在曾红看来,自己对书中所提到的一段话印象尤为深刻:“我从未感到自己与正常人存在差距,只要给我条件,我就能与大家一起做任何事情,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许多事情,身体障碍只是意味着生活不便,但绝非不幸。”

  正是这段话,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特殊教育的种子,“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也决定以后从事这样的工作。”

  当然,曾红还提到,当时父母很不理解,毕竟,特殊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本身就不一样,普通孩子可能只需要教一遍,但特殊教育的孩子往往需要教上几十遍,甚至都不能做到基本熟悉,再说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很少,就业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既然自己决定了那就不后悔,如果以后让一个特殊孩子有所成长,那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了。”因为保持着这样的想法,大学毕业后的曾红,刚好遇到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招聘教师,在这样的机缘下,她选择担任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曾红在探讨会上进行分享

  数年如一日陪伴

  孩子终于开口学会喊“妈妈”

  从教13年以来,在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曾红被同事们称为“探索者”。这是因为在她的教师生涯中,经常会与特殊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有时候要作为“医生”,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把脉、诊断,并适时介入;有时候要当“小朋友”,蹲下身来看孩子们的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有时候还需要作为妈妈,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

  其中,让曾红印象最深刻的孩子名叫杰杰(化名),“他是一名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重度智力落后,个子小小,用尽全身力气只会发出‘啊啊啊’的声音,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发音训练才能逐渐学会说话。”

  日复一日的训练,刚开始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但曾红没有放弃,始终用手辅助杰杰保持正确嘴型,陆陆续续花了两年的时间,杰杰终于开口会叫妈妈了,这也让她和杰杰父母非常高兴。

  “在课堂上,现在的杰杰高高举起小手,眼睛望着老师,充满表达的渴望,我也会主动请他站起来,让他用卡片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

  除了会说话,曾红还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主动训练杰杰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杰杰也渐渐学会了排队打饭、整理餐具,甚至是打扫教室卫生、读书写字。

  不仅是杰杰,还有不少孩子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例如,有的会穿衣服了,有的也会看老师了,这些都让曾红想到了一句话:悦纳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等待他们的成长,正是特教老师的必修课。

  ▲曾红与同事们在工作中进行交流讨论

  成立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

  她的课堂有了“更远的远方”

  任教以来,曾红一直都在承担锦江区资源中心的工作,负责支持全区所有特教孩子,“每周三开展融合教育教研,周五开展入校巡回指导,其余时间则提供家长咨询服务、管理送教上门工作、协助普通学校支持重点个案、开展融合教育科研、培训区域融合教育教师等工作。”

  从2017年开始,曾红开始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她当时被聘为成都市融合教育师资培训项目专家,先后参与了成都市师资培训项目教材的开发和培训的具体实施,后来还成立了曾红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她,需要带领大家不断研究、探索,群策群力,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截至目前,曾红多次参与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十余篇特殊教育论文获得了省、市级一等奖,文章在《现代特殊教育》等专业刊物发表。参与编写的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系列丛书相继出版发行。同时,曾红还在成都市内外开设了80余场相关讲座,将教育成果推广至了北京市、云南省、广西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区,近千余名教师因此受益。

  如今13年已经过去,曾红觉得最欣慰的是,自己没有辜负当初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规划,“用爱和专业浇灌这份土壤,特殊教育的太阳花同样能绽放属于他们的璀璨。”

  在特殊教育领域,除了有像曾红这样的优秀教师在默默耕耘以外,政策方面其实对特殊儿童也有极大的支持。对此,成都市教育局实施了六大关爱措施,来持续保障每一位本市户籍的残疾儿童接受十五年免费教育,同时通过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适宜的入学或转学安置建议,并为每一名入学的残疾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实现一生一案、精准施教。

  红星新闻记者 殷建 图据受访者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