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奇心,每个人都能学好物理课

  “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近日,在清华大学一堂特别的物理演讲上,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提到。

  黑板前,他正与现场学生一同推导地球的潮汐形变以及地球对月球的力矩。这是《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其中几个章节探讨的问题——这部新书在当天同步首发。在这之前,张朝阳在搜狐视频直播开讲物理课已有160多期,第二卷新书涵盖的即是直播课程第67-127期的内容。

  

  《张朝阳的物理课》线下演讲现场

  与第一卷相比,第二卷注重探讨问题的新颖性,大多是从大众好奇的某个问题或现象入手,综合运用各个物理学分支的知识解析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推导过程更独特、更深入,对于调动普通读者的研究兴趣也更有效。

  实际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借助书本、互联网的知识分享,一步步查阅、推导直至理清一个问题背后的原理,是《张朝阳的物理课》一直提倡的“研究式学习”、“碎片化学习”。而当被问及为何执着于引导大众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时,张朝阳表示,“某个民族、某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把物理或科学作为一种时尚的话,对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处”。

  

  张朝阳在日前的演讲中提到,历史上17、18世纪的法国流行数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物理正流行,而勒让德、爱因斯坦等数学家、物理学家也分别在那个时期的法国和德国诞生。所以,大众的兴趣是孕育科学成果的土壤。

  而回顾社会生活的发展史,技术的革新、物质生产的繁荣,也源自物理学发展的推动。

  18世纪60年代,得益于基本热力学原理的研究,蒸汽机被改进作为动力机广泛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并使陆上、海上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成为可能。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在富兰克林、库伦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理论体系。至70年代麦克斯韦去世后不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自此改变,影响延续至今日。

  20世纪,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薛定谔等一众物理学家涌现,造就了那个物理学风起云涌、群星闪耀的时代,而随后开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是以这些学者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为基础。

  历史经验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轮变革都与物理学家和物理科学的研究紧密相连。而普通大众的关注与加入,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

  2022年9月,《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普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时值《张朝阳的物理课》已开播近一年,借由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科普物理知识,让物理从高深莫测的专业学科逐渐变成更多非专业学者的兴趣爱好,或正为科普工作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张朝阳与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楼宇庆、 电子工业出版社代表一同宣布《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正式发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物理或许还是中学时代需要考试的一门学科,枯燥且被动。那么如何打破这样的固有印象,激发大众学习物理的兴趣?《张朝阳的物理课》设置了与传统教科书完全不同的内容逻辑。

  

  在第二卷的46个章节中,每一章都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如果只看标题,读者甚至会有种看科普读物的感觉。但实际上,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综合各个物理学分支的知识,拿起纸笔亲自计算、推导,才能理清问题背后的基本原理。

  这一特点源自张朝阳试图引导大众热爱物理的初衷。在序言中,他建议读者采用“研究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方法,从自身兴趣出发,开启学习物理的旅程。

  从内容上看,第二卷覆盖牛顿力学、天体物理、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多个领域,但章节之间关联性不强,让读者得以碎片化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而从解决问题的逻辑上看,每章开篇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带动了读者的求知欲,也让读者的思维从被动接受知识点输入,转变为主动探求答案。

  也正因为保证了读者的参与性,《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介绍了很多与传统教科书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对物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工科生而言,能够感受与教材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而对于那些没有理工基础的读者,张朝阳在新书首发的演讲现场表示,“看书里的文字,也能从远处欣赏物理学是怎么回事。”

  兼顾物理知识的专业度与趣味性,《张朝阳的物理课》让高精尖知识走向普适化。而伴随这一IP火爆,搜狐视频也逐渐将知识直播打造成特色,为平台发展铺上了一层差异化底色。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搜狐视频科学演讲局也专门策划了直播活动《将给青少年的科普——科学好奇问答》,邀请多位科学达人针对广大青少年好奇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参与其中的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博士杨一卓、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吴於人等十多位专家学者。这些专家也同步在搜狐视频开设了个人科普账号。

  实际上,此前搜狐视频已经构建了覆盖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光学、声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学等在内的全方位知识直播体系,并持续吸引着专注各个领域的大V入驻。今年3月起,这些知识播主已在搜狐视频内陆续开启了几十场科学直播。

  如同《张朝阳的物理课》一样,这些知识播主和持续上线的直播活动在搜狐视频内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能量场——用户在这里产生兴趣、计算推导、传播输出、探讨交流,并持续循环,让学习成为一项长期习惯。

  

  现代传媒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但也为庸俗化内容占据大众精力提供了便利,“娱乐”、“低俗”一度让直播、短视频平台频繁招致批判。这进一步凸显着平台氛围的重要性。如《张朝阳的物理课》,每周五、周日直播开课,课后结合剪辑版短视频和整理成书的著作复习,还可参与线下课讨论交流,不仅提供了立体式学习的资源和氛围,也让社会重新审视社交传媒——各大平台正涌现越来越多跟学跟练、记录学习心得的账号——“自律”、“学习”逐渐成为大众希望对外传递的社交标签。

  张朝阳曾经提到:“知识传播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此前,从2016年第一场《张朝阳的英语课》直播开始,他开启知识直播已有7年。7年后的今天,在《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首发现场,有学生问及物理课直播近两年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张朝阳表示把传统的基础物理与新媒体传播结合,让很多人在同一时间思考同样的问题,把复杂的推导过程变成大众关心的事,是最大的快乐。

  引导大众持续学习、探索更多知识,或是《张朝阳的物理课》在物理科普之外,为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带来的更大意义。一如张朝阳在为新书第二卷推荐时的最后说道:希望继续探索和演算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不只是地球,还有星空、遥远的银河系,整个宇宙的中子星、黑洞以及引力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