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 肩有担当──2023年天津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侧记

  天津北方网讯:他们,在广阔天地间丈量脚下每一寸土地,运用敏锐的目光探寻时代跃动的脉搏,以深入的思考传播正能量,以生花的妙笔写下生动的时代注脚。他们,不负党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忠实履行职责,不断创造新的骄人业绩。他们的名字叫──记者。昨日(9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广播电视局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23年天津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市新闻战线的15位新闻工作者,在现场满怀激情地讲述了他们在基层一线、新闻现场,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感人故事。这个8月,静海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蒙蒙一直奋战在抗洪救灾报道一线。“乡亲们转移了,心却没有走,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着这里的抗洪情况。作为记者,此时,我就是他们的眼睛,再苦再累都责无旁贷。”孙蒙蒙在比赛现场为大家动情讲述了那些天,大清河畔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如果再有下一次,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带着使命和责任冲向一线,用我们的专业和素养践行一名新闻人的时代担当!”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金万昆被人们尊称为“水产界的袁隆平”。今年6月,91岁的他被授予“天津楷模”荣誉称号。比赛现场,宁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吉翠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采访这位“天津楷模”的故事。“我的使命就是弄好鱼,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提高了,我们的国家就整个强大起来。”老人的这句话,已经深深烙在了吉翠红的心里,并化作她前行的动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津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董莹莹现场讲述了中国好人、津南区北闸口镇义务电影放映员田洪有的故事。在一次次采访中,她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好人”的意义,“他们是励志托起贫困家庭希望之光的实业家,是终其一生只为残疾弃婴的花甲老人,是放弃优越条件毅然扎根农村学校的人民教师……他们是这座城市文明的血脉,温情的载体。”现如今,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外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和天津有着哪些特殊的故事?海河传媒中心经济广播记者陶微微依托《老外视线》栏目深入采访,为大家讲述不一样的中国故事。节目中,她结识了在“泥人张”工作的俄罗斯姑娘达妮娅。“采访中,达妮娅告诉我她用俄语创作的新书《中国文化遗产:泥人张世家》即将出版。什么是文化自信?当外国人能把推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做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时,这就是文化自信!而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这些生动的天津故事、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陶微微说。去年,和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郝爽策划拍摄了专题片《永远的初心》。片中主人公是和平区检察院离休老党员马远。2021年去世前,80多岁的她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在为民解忧的路上。“我很荣幸作为记者,记录下这位在平凡之中日复一日坚守初心的马奶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坚守的种子,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扛起新闻记者应有的使命。”郝爽动情地说。一段段珍贵的视频、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好记者讲好故事,好故事的背后,是无数新闻人一直在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经过激烈角逐,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心中有光,肩有担当。比赛结束后,他们再次出发,奔向新闻一线。(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