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勤耕耘 育人才

  原标题:守初心 勤耕耘 育人才(主题)——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副题)吉林日报记者 张鹤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东北师范大学在教学模式和学科建设上踵事增华,为全力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断努力。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依托于东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等平台,团队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并于今年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深耕教学一线,育新人、培良才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由30人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团队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探索科教融会、产教融通和院所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由刘益春院士创造性提出的“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和“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更是先后荣获了2014年和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先进经验已写入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管是院士还是教授,团队成员始终坚持全员为本科生上课。这既是践行“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理念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的强烈责任感,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师德彰显,用实际行动筑起了师德的高地。在这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下,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可谓收获颇丰:先后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和教学新秀等荣誉;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6人次;指导的研究生获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6人次,培养的本科生获2021年度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设立的“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材料物理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聚焦国家所需,创先机、建新功因需而立、因需而变、因需而兴、因需而强。党和国家的需要,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师范大学办学的第一选择。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学科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完善学科评价激励机制和交叉融合机制,构建学科生态体系。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也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光电功能材料“载流子、光子、离子动力学过程调控”这些基本问题,在光电、信息、能源、特种功能材料等特色方向上不断钻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面向信息科技前沿,创制非晶氧化物“扩散型”忆阻器,实现了类脑功能的仿生模拟;提出等离激元光谱烧孔的新思想,研制出高密度全息存储器;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航天抗静电热控粉体材料工程化制备的瓶颈,实现了关键材料的进口替代和应用,解决了我国航天飞行器特种涂层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破解了车用动力锂电池的低温效能差和安全性的难题,成果转化项目已落户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一期投资超过2亿元。2018年以来,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还先后承担了科技部、科工局、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重大和重点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参与撰写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75项。夯实人才队伍,接好棒、跑好赛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实施“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学科PI负责制,不断着眼于学科长远发展需要,“引育并举”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以来,团队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海外优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第四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博新计划”入选者1人。可以说,目前,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已成为一支梯次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团队成员们也在不断发挥优势,持续为助力科学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先后应邀参加了“科学家科普进校园”活动,30多所中小学校的万余名师生因此受益;组织开展了“紫外光”主题科普大赛,发布优秀作品20余个,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辐射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逝世的第六年。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作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将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秉承总书记的重托,做好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继续以出色表现传承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来源:吉林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