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解难题,仁济医院为68岁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完成骨折手术

  养老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健康养老是很多老年人的愿望。随着年龄增长,心肺功能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发生骨折,全麻的骨科手术中产生的肌肉松弛,就有可能给呼吸衰竭的患者带来风险。

  近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取得了突破:以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创新应用,为一位重度呼吸衰竭的68岁患者完成了骨折手术。

  不手术就有生命危险,手术却无法全麻

  今年8月底,68岁的张老伯在家中不慎摔倒,当即右髋部疼痛、肿胀、不能动,只能卧床休养。经仁济医院检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需要做一个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

  然而,这个手术需要全麻下进行,麻醉科团队指出,风险太大,张老伯不适合做全麻。原来,张老伯10年前发现患有鼻咽癌,经过多次放疗后基本痊愈,但放疗后遗症明显——张口只能张到两指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针对吞咽困难,张老伯已置入胃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这又进一步致使喉部组织萎缩、功能退化。此外,经年累月的吞咽困难,导致张老伯长期反流误吸, CT显示张老伯两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内多发痰栓,这给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这种麻醉方式蒙上了一层阴霾。

  骨科认为,局部的损伤合并连日的卧床致使进行性坠积性肺炎后果难料,保守治疗只会使病情持续恶化,麻醉风险虽高,但手术是救命的治疗方案。对此,张老伯全家高度认同,要求手术。

  谁知,此时张老伯的病情又出现了进展:指尖氧饱和度仅45%,急抽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仅28.8mmHg,考虑为支气管、肺内大量的痰栓引起肺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严重的I型呼吸衰竭。一时之间,“能不能上麻醉”“如何上麻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单纯神经阻滞麻醉解难题

  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对镇痛要求极高,经过麻醉科和骨科严格评估,最终决定在单纯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

  麻醉科主任医师苏殿三介绍,神经阻滞麻醉是在超声直视定位下将局麻药注射到支配手术部位的神经周围,暂时且针对性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达到该部位良好镇痛效果的一种麻醉方法,不影响其余部位,尤其是呼吸肌、气道的正常活动。这十分有利于张老伯术后的快速康复。

  不过,真正实施起来仍然遇到了困难。张老伯的指尖氧饱和度最高只能达到80%,显然,想要顺利完成手术还不够。于是,苏殿三提议给张老伯改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约20分钟后,张老伯的指尖氧饱和度终于达到95%以上。张老伯顺利完成手术转入ICU。经过抗炎、雾化治疗,张老伯肺内痰栓逐渐消散,炎症日益控制。

  “麻醉医生其实是每一位手术患者的‘生命守护者’。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手术麻醉已不局限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椎管内麻醉。”苏殿三认为,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神经阻滞麻醉可大大降低困难气道围术期气道管理的风险,同时又给予患者必要的舒适感以及术者足够的发挥空间,也为更多合并疑难杂症的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文字:张琪

  编辑:朱轶锴

  *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