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类学民族学 学者:在东西方学术对话等基础上扩展全球视野

  中新网上海9月17日电(记者 陈静)围绕世界社会的民族凝聚力与发展活力的积极关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丙中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社会发展,中国人将在世界范围建立广泛联结,产生新型的民族凝聚力。高丙中指出,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受益于走进世界的过程,必将更大地受益于我们已经身处的世界社会。

  据了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3年年会17日正在上海举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3年年会共设28个专题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8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论文440余篇。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呼应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人类社会发展,是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盛会,也是推动人类学民族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裘新表示,复旦大学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愿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与全国各兄弟单位加强课题共研、资源共享、学科共建、模式共创。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表示,希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立足优势搞好咨政建言,服务大局培养优秀人才,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发挥领军作用。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不同于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仅关注人类的生物学属性或社会学属性,表型组学研究将生物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紧密联系,通过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发掘人类特征的发展与起源。金力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生命科学大模型也将引领生命科学研究与转化新范式,真正使生物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交联互通,更好地回答人类“是什么”“为什么”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有必要秉承大道之行和天下为公的信念,在东西方学术对话和向发展中国家同行学习取经的基础上,扩展全球视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景军指出。

  “中国的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实证研究,要从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要出发,面向民族学的元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云南大学教授何明指出,应广泛深入本土与国际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研究真实的社会问题,回应学科发展、国家与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构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的民族学知识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