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线希望学陆杰峰:百万畅销书作家当语文老师,有什么不同?

  教语文,是在教什么?希望学(希望在线)初中语文主讲陆杰峰老师一直觉得语文课教阅读、教写作,本质上是要教会孩子一种能力: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纷杂,我们需要在复杂信息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并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便是语文这门学科中的阅读、写作部分要培养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不仅是应对考试,更是把这种能力应用到生活中来。”从事语文教育十多年,杰峰老师坚信:教语文,是在教孩子明辨是非,成为一个好人。

  01是老师也是作家,一条梦想的养成之路

  除了语文老师,陆杰峰身上还有一个“百万畅销书作家”的标签。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种子,其实在杰峰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种下。“成为一名作家是小时候的梦想。”他出版过好几本畅销书,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其中以笔名张文成写的《墨菲定律》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销量高达百万册。

  ?“一开始我的作文写得其实一般般。”杰峰老师在写作上开始变得“挺不错”是在四年级。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对他的希冀。他一篇作文写得很慢,被老师批评了,老师没有批评他作文的本身,反而说:“你怎么虎头蛇尾的,你明明有能力写好,你却写不好。”这一句话,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马上重新去改了一篇,交给老师后,老师说写得还挺不错,并且作为范文在全班念出来了。那一刻,他就有了一种心态,这个心态叫做“要立住人设”。

  既然大家都觉得他作文写得好,那他就要把作文写得更好。凡是让他写作文,他一定是奔着最认真、最好的去写。在讲台读作文这件事,在他心里埋下了热爱语文的种子,而种子的养分则是浩瀚书海。

  杰峰老师看的书不仅数量多,范围也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杂”。“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叫做索引式看书。比方说我看了一本跟三国有关的书,读完之后我突然对里面的某一个人物感兴趣,我就再去读一读那个人物的传记。再次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风土民俗又产生了兴趣,然后我再读一读那个时代的风土民俗,就这样一串连着。”

  除了看文学作品,杰峰老师也会看一些“闲书”。在他看来,阅读要严格分开来,第一类叫做深度阅读和功利性的阅读。目的就是要从这本书里面学到一些东西,把一本书吃得透透的,这里追求的是深度。第二类叫做广泛性的浅层阅读,目的是增长见识。

  学生时代培养的阅读习惯,让他成为学生和同事口中“行走的语文百科全书”。课堂上,他“知识迁移”的能力令不少孩子叹服。不仅能把书本知识讲得明明白白,还能由一个知识点拓展出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他给学生讲解语言的美,不是单纯拆解句子,分析它美在哪个字、哪种修辞手法,而是从雍正、乾隆对于花瓶的审美入手,绘声绘色地分析两代皇帝的审美差异,告诉大家“less is more”,最后才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出结论:语言的美,需要雕琢。

  兼具老师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他给到学生们最真诚的建议:“我们不可能天天去行万里路,但是我们可以去读万卷书。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知道了很多东西,我们的知识面就打开了。”

  02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才当得起老师

  “我最看重的还是老师这个身份。”

  “说实话,作家这两个字我都觉得有点愧不敢当,就感觉是大家抬爱叫我一声作家,我也就是喜欢写点东西,然后恰好写出来又卖火了,有些读者喜欢看,我觉得仅此而已,我距离作家还有一截。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我是一直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并且当得起这两个字。”2009 年,他从川大中文系毕业,一毕业就到了重庆的一所中学教高中语文。作为一个毕业生刚出来就直接教高中,他感到很激动:“因为四年前我刚读过高中,现在我就站在高中的讲台上面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特别紧张。紧张到什么程度?我课上要说些啥,课下我都会写逐字稿,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然后上课的时候反复去背。”

  ?杰峰老师早期备课照片

  ?但初入行的他还是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迫切地想把他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在讲课的过程中,他发现他想要讲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甚至理解不了他所讲的东西。慢慢地,他发现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教学技巧也非常重要。

  教语文,要和学生同一层面交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是他在之后十几年语文教学生涯,从线下到线上,慢慢摸索出的道理。“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你讲的东西。作为老师,如果自认为讲的东西很专业,学生学不会就是他自己的问题的话,他给学生的印象就可能是个老学究了。”

  所以多年下来,他已经优化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第一个环节,他会以学生的理解水平为标准,先把要讲哪些知识点给列清楚;第二个环节,他会思考以哪种方式将知识点讲出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第三个环节叫做节奏,要有轻有重,详略结合,不能把知识点一股脑地放出来;最后一个环节,准备语文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语文素养。

  “很多孩子到我们希望学(希望在线),目的是来提分的,但是我们不能整节课只有冷冰冰的跟提分相关的东西。因为语文是一个人文性的东西,只学提分,它最终是提不了分的,一定是提分和素养组合在一起。

  所以怎么样把语文的素养穿插融合在这节课里面,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仅在备课上花了大量精力,课后杰峰老师他也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他会复盘每一个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算这节课他讲得很好,激动一会儿后,他也会去反思:为什么之前我没有照着这个思路去讲呢?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反复迭代授课方式,杰峰老师用心在对待“老师”这个身份。

  03独特的语文教学秘籍

  杰峰老师喜欢鲁迅,但他给孩子们讲鲁迅,第一节课就是告诉孩子们“鲁迅不是神”。

  传统的教育中,鲁迅说的任何一句话,我们都觉得有很多的寓意,学生都得背下来。所以对鲁迅是一种敬畏,望而却步的感觉。杰峰老师告诉学生,鲁迅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文章里也有许多乐趣,只是去品味文章本身的小幽默,不用去强行解读深层的东西也可以。

  ?他对语文知识驾轻就熟,讲起课深入浅出,如今,他想给孩子们呈现语文课本来的魅力。杰峰老师认为语文学习是“理性”与“感性”结合。

  “感性不仅需要语文老师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足够的深刻,而且要有足够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足够深厚的素养积累;理性则需要语文老师具有较强的逻辑力,能够很有条理地把一些知识讲出来。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一方面你得知道这篇文章是美的,能够把这个美讲出来。另一方面,你得能够用非常有条理的、很清晰并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

  除了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兴趣,杰峰老师还常常会收到关于语文成绩提升的问题。但他总会先问: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其实是总结能力。你会发现,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这些学霸,他们其实也并没有怎么多看课外书,你说他们的阅读量有多大?也没多大,但他们就是语文学得好,作文学得好,并且他们每个学科都好。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去总结。读两篇文章,他能从中看出来,原来好的文章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做3道题,他就发现了,原来这种题目的答案应该是这么去写的。

  很显然,擅长总结,你的学习效率会更加的高。我们有大量的时间被其他的事情分散了,这个时候再如果不总结,想的还是靠着雄厚的积累去应对,你会发现你没时间去积累,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挫败感,从而陷入‘我觉得语文应该这么学,可是我没有时间精力’的困境。”

  杰峰老师也会带着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总结,以及总结出来的知识,如何解答其他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带着他亲自去做一遍,比给他说百遍方法论有用得多。”作文是语文分中占比极大的项目,有作家身份的他,对于教授孩子们如何写作更有优势。

  “写作就两个事儿,第一个事儿叫做积累,第二个事儿叫做训练。”他联系课堂,推荐课外读物给孩子们。如果某节课涉及到一些书中的内容,他就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事物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扩展知识面。潜移默化地以兴趣出发的导读,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阅读面。他告诉学生“仿写”是学作文最快的一个方法。

  “所有的写作其实都是从仿写开始的。你要擅长观察生活,也要去观察别人是怎么观察生活的,别人是怎么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变成一个写作创意的,别人是怎么把一个写作创意变成一个文段、一篇文章的。然后从这个过程当中总结提炼出来,原来我可以这么去想、这么去写,照着总结出来的东西,再去写一写。这是学作文最快的一个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仿写中训练,这就是他培养孩子写作的独家秘籍。

  04心怀教育的希望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杰峰老师想对孩子说:学习是为了掌握将来选择的主动权。“我觉得学习这件事情,它带给我们的是未来更多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一条难走的路,也可以选择平凡的岗位,但无论如何,你可以去掌握人生选择的主动权。”对于自己,他也有一份期许。

  ?“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一句话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总觉得学海无涯,为什么总要以苦作舟呢?学习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很开心的。你从不懂到懂,掌握了某个知识,你发现了自己的成长,应该是开心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开心,而不是去告诉他苦作舟。”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带给孩子的快乐的东西数不胜数。杰峰老师发现,在课上讲了一个再好玩的段子,都不如抖音上的一个段子。所以,他觉得学习更大的愉快来自于成就感。“不是我听了个相声我开心了,而是我学了一个知识后,我本来不会做的一道题目,我会做了,原来一直解不开的困惑我被解开了。这一瞬间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快乐,是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是杰峰老师对课堂的美好希望。

  ??除了课堂,他对教育这件事,有着更多的期待。在他看来,“在线教育”是实现他教育理想的最佳途径。“我觉得咱们对传统教学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课上的及时反馈。其实我们总觉得在线课学生会走神,学生会跟老师没有联系。其实恰恰相反,因为我自己教过线下课堂,在线下的课堂,老师真正能够关注到的也就是前排那三五个孩子,对其他大部分孩子的反应,只要他们没有闹翻天,老师很少会真正关注到。但是在线上,理论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孩子。”

  在希望学(希望在线)的课堂上,一道题目发给学生,谁做对了,谁做错了,老师都可以知道,学生自己也可以知道。当学生做对一道题的时候,系统会弹出来“恭喜你做对了,你真棒!”,当他做错一道题的时候,系统会告诉他,“对不起,你做错了,下次继续努力”。

  说到希望学(希望在线)的上课系统,杰峰老师的语气里满是肯定:“这其实就是一种关注,而这只有线上课借助系统才能实现。”而谈起对希望学(希望在线)的展望,杰峰老师说,给更多的地方,带去更多学习的资源和机会。?

  “在线课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减小教育的鸿沟,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一样的师资资源。希望咱们的希望学(希望在线)能够延伸到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地方,给偏远省份的孩子,带去更多优质的课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