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也是有温度的

  药师这份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很神秘”,连我自己也经常思考该如何定义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走过10多年的医院药学生涯,我的职业理想已日渐清晰:做有温度的药学服务,做有实践价值的科学研究。

  “健康中国”不是一句口号,药师也要做实实在在的践行者。读大学时,我对于未来发展是懵懂的,但有一个方向我很明确——就药物临床应用阶段的问题开展研究,保障患者将好药用好。在我的认知里,最好的经验来源于临床,因此我想做和患者打交道的工作!研究生时期,我开始从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正是在这一阶段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药师工作的内涵。

  药品在医院内的遴选、供应、调剂、配置、发放及使用,需要专业的管理、自动化的存储配发,同时还需要形成高效联动的闭环。如何使患者更快更好获取药物,是所有药学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我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设浦东院区之初,规划全流程的自动化、智慧化体系就是我们的首要工作。今天患者可以在我们的浦东院区体验门诊自助取药,护士、麻醉师可以在病区、手术室便捷使用自助卫星药房,我们的工作转化为基于自主设计的静脉药物集中自动化调配,国际顶尖的机器人冲配,将药学自动化落到实处的理念随处可见。

  2014年,留院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一边轮转培训,一边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合作,对化疗后IV度粒缺的患者开展面对面调研。这是一项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于我而言,则是积累患者不良反应管理经验非常难得的起始项目。我每天下午给当天检测出化疗后IV度粒缺的患者打电话预约面谈,为患者解释IV度粒缺发生的原因及风险、需要注意的自我管理事项,以及升白针的合理使用。通过专业的知识普及,建立了患者对我的信任和良好的化疗后不良反应应对管理,至今仍有当年的患者不时咨询或在节日时互道一声问候。

  患者说,“每次遇到用药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你,有你在我很心安”,这样跨越经年的联系令人欣慰又温暖。抗肿瘤治疗除了手术、放疗,就是药物治疗,患者在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常见的、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曾经遇到一位主动咨询的乳腺癌患者,已进行了两年的内分泌治疗。她的问题是为什么饮食清淡却反复发作胰腺炎,当我看到她的化验单,一下就了然了,患者有重度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种由于绝经状态及内分泌治疗药物导致的血脂水平异常,非常容易被忽视。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将内分泌治疗药物变更为对血脂水平影响最小的药物,同时加用了降甘油三酯的针对性药物,血脂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未再发生胰腺炎。

  随着医学药学领域的进步,创新药的不断上市,肿瘤患者的预期生存期显著延长。然而,因为各种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的患者群体更是巨大。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的动力。2020年6月,在医院及科室领导的支持下,在我院浦东院区开设了针对肿瘤患者用药问题的“用药评估与管理”门诊,由获得国家认证临床药师资质的药师坐诊,为患者答疑解惑。门诊基于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药物方案,针对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或重整,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均在半小时以上。目的就是给患者将治疗方案和问题讲透,教会患者如何做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改善患者不良反应结局,提高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获益。

  基于我们的药学服务实践,我们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合作,执笔完成了四项国家药学服务团体标准,为全国药师服务模式及要求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患者对于药师服务的感受和认同。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好群众医疗服务是医疗行业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药师也在努力践行二十大精神,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将药品配送、药学服务便捷传递;另一方面通过医联体联合门诊,对基层的肿瘤患者用药开展评估和管理;此外,我们还开展全国的培训,动员了更多的药师参与到为患者专业服务的模式中来,就这样使我们药师的温度层层传递。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巨大的患者需求未被满足。我将继续和医院、同事、患者共同成长,不断探索药师这个身份的价值与内涵。同时,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为患者用药问题提供证据、应用证据,优化工作流程,使更多患者切实体会到药师的服务、药学的温度。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