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堂“必修课”上了74年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的国庆日。

  当晨光浮现在维多利亚港时,香港北角的培侨中学上空,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猎猎招展,就如过去的74年一样——自新中国成立7天后的第一次升旗,唱国歌、升国旗这堂“必修课”,培侨学子从未落下。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这堂上了74年的“必修课”,因为总书记的回信,有了新的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习主席回信了!”

  “正步走——”

  9月4日8时50分,一声令下,培侨中学升旗队迈着铿锵的脚步前进,立正敬礼,奏响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国旗仪式后,1000多名师生齐聚校园,首次迎来了“开学第一课”。

  对于刚入读培侨学子来说,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必修课”。50分钟的课程,围绕一封回信徐徐展开,由校监、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主讲,“习主席这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大家的关爱、勉励与期望。”“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努力,要成长为胸怀天下的青年。”

  一年多前,也就是202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强调“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我们写封信吧,把一年来的收获和心情告诉习主席!”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纷纷提供自己近一年参与各种活动的经历和学习心得,群策群力后形成信件初稿,再由高一B班陈蔓琳誊抄在信纸上。6月,信件从香港发到了北京。

  “习主席回信了!”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希望大家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培侨第一面五星红旗被国博收藏

  一纸信笺,饱含期许。

  每一次想到总书记的回信,校长伍焕杰都会想起那面74年前第一次在培侨中学升起的五星红旗。

  三幅红色棉布拼接成两米多的旗面,用黄色布料缝制成五颗星星,且有细密的手工锁边。正是这面旗帜,讲述了培侨学子从未间断的爱国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一批爱国人士在1946年创建了培侨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8日,师生们把别墅庭院作为操场,在二楼的天台上高高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香港回归前,尽管一再遭到港英政府阻拦,但是培侨中学从未中断过升挂国旗。每逢周一,在操场上奏响国歌、升起国旗,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培侨学子的“必修课”。

  从培侨毕业又回到培侨执教的伍焕杰,已数不清自己经历过多少次“升国旗、奏国歌”了。15岁那年,伍焕杰从福建省一个小渔村来到香港定居,然后到宝马山一带找学校读书。从山顶走下来,他屡屡碰壁,在半山腰,他与父亲看到培侨中学楼顶的五星红旗,一来到校园,老师就用普通话接待他,还安排了面试和笔试,最终考取了香港大学计算机专业。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伍焕杰特别想把培侨中学的爱国故事讲给更多人知道。为此,他赶在国庆节前专程前往北京,把学校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和两张升旗旧照片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希望全世界看见香港学校的爱国传统和香港青年的拳拳之志。

  升国旗、奏国歌,中国人的“必修课”

  正如歌中所唱,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升国旗、唱国歌。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是中国人的‘必修课’。”伍焕杰说,74年来,培侨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和行动,也从中收获了无数的感动、振奋和精神资粮。

  就在去年,有三件大事直到今天仍让培侨师生记忆犹新。

  ——去年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之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推出“带着我的梦想上天宫”活动,陈蔓琳在信里写下了对太空的好奇与向往,也写下了成长的烦恼;神舟十四号指令长陈冬在空间站朗读了她的来信,并回信鼓励她要敢于追梦。

  ——同年9月16日,培侨中学学生曲木之懿获得了一次宝贵机会,到沈阳参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师生通过电视直播,也观看了这场仪式。培侨中学中国历史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师穆家骏说,72年前,培侨中学20多名校友参加了志愿军,正是通过这场仪式,香港青年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培侨先辈”的爱国情与使命感。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培侨中学师生前往香港外岛之一东龙岛,第一次在该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当时的激动,至今不已。

  “习主席叮嘱我们要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培侨的历史、五星红旗的教育让我们深刻理解其中的重要意义。”陈蔓琳说,香港是祖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是一名中国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改变不了,也抹不去。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定要打好知识基础,努力学习丰富自己,增长才干,在擅长的领域不断为国家发光发热。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点,当国家站稳在世界舞台中央时,则是另外一个点。”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说,连接这两个点,正是包括生活在香港的中国青年人,他们要将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更好规划自己人生道路,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采写】南方+记者 黄锦辉 吴少敏

  【编导】南方+记者 卓杰 黄锦辉

  【摄影&剪辑】南方+记者 卓杰

  【设计】吴颖岚 谭唯

  【运营】尤立川 丁晓然 钟金秀 叶永康

  【统筹】吴少敏 张由琼 胡良光 张西陆 李细华

  【策划】徐林 曹斯 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