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路丙辉国庆期间的“行走思政课”

  9月30日晚11点30分,安徽省寿县古城墙上的红灯笼古色古香,映照出一派节日的氛围。10个年轻人围着一名头发斑白的中年人,“来一首!我们一起祝伟大的祖国和‘师父’生日快乐”!随即,“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古城的夜空中响起。歌声中,那个被称为“师父”的人显得有些腼腆,等到歌声完毕,他带头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师父”是学生对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教授路丙辉的“特称”。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师德标兵”“中国敬业奉献好人”路丙辉又一次带着他的学生“毅行”。在寿县古城墙上游览时,学生给了他一个惊喜。“‘行走的思政课’,一开始叫‘文化苦旅’,也叫‘青春毅行’,就是我带着学生,通过长途徒步旅行,一边了解沿途文化历史知识,一边畅聊人生,以此达到育人的效果。”路丙辉说。像这样“行走的思政课”,他坚持了多年。1995年,刚参加工作3年的路丙辉带一个学生骑车绕长三角一圈。“回来我们俩都觉得收获很大,就把这个形式固定了下来。一般春天短途,秋天利用国庆节走长途,到过九华山、南京、滁州、环游巢湖等。”在安徽师范大学,路丙辉是“明星教授”。“大学四年没听过路教授的思政课,是一种遗憾。”有学生这样说。他的思政课魅力从何而来?“感情充沛,亦庄亦谐,深入浅出,极富张力”,这是学生和诸多业内人士给出的评价。而路丙辉利用课余时间开办的小型沙龙“丙辉漫谈”更受到众多学生追捧,至今已坚持350多场,现场观众达6万余人次。除了课堂讲座上的面对面交流,路丙辉先后开发了网络版和手机版的“丙辉漫谈”,累计回答学生的问题20余万字。网站阅读量年点击率近百万次,微博阅读量过2000余万人次。他也因此被誉为“思政课上的燃灯者”。这一次,他将思政课的“课堂”搬到寿县。“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寿县是楚国最后的国都,有四个千年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还有修建于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大型灌溉工程安丰塘,可以带学生了解楚文化和淮河文化,非常适合‘文化苦旅’。”路丙辉说,和以往一样,这一路上的开销,都由他个人承担,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我把上大学的儿子也带来了,让他也体验一下。”从9月29日到10月4日,路丙辉带着10名学生先后徒步100多公里。“这几天一直在下雨,到驻地的时候,学生们身上没有一处是干的。”虽然艰苦,在路丙辉看来,这正是“文化苦旅”的意义所在。“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所有人都是成长共同体,如何克服困难正是我们徒步的意义。”微雨过后的安丰塘烟波浩渺,被安丰塘灌溉过的大豆和水稻呈现漫无边际的金黄。安丰塘又名“芍陂”,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站在塘边,路丙辉向学生们介绍修建者楚相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没有想过给自己立一座石碑,但这口塘就是刻在人民心中最好的石碑。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就应该是为人民造福,服务人民、心里想着人民,才是最大的人生价值。”“一路上,‘师父’用脚步丈量土地讲述历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微思政’‘微党课’,我们也感受到寿县这一千年古城的魅力,一路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到基层去的决心。”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李磊说,“相比于晦涩的文字,这种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是真正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到寿县的第二天,队伍中一位较胖的学生落在了后面,一位开三轮车的大爷停下车,带着那位学生赶了一段路。“我的那位学生还挺不好意思,要给钱,那位大爷不要,说只是看他走不动路了顺路带上。”在路丙辉看来,“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让学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而且锻炼了意志品质。”行走在淠河岸旁,路丙辉与学生交流着。“淠河缘何而来”“寿县广袤农村的发展现状”“乡村振兴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千年古城的人文之光何以延续至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本上的文字通过脚步真正落实,思政课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乡间小道。“学生们在学,我也在学,我和他们一起在行走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深入到基层中去,才能扩展我们思维的深度,拓宽思想的广度,能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这就是教学相长。”路丙辉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责编:王远方编辑:邢妍妍 张永群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