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刘承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建设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方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来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教育事业。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回答好这个根本问题,教师是关键。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首先要具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传道者必须先明道、信道。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要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师始终要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人无精神不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精神支撑和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名的综合激励模型,谈到一个人在努力的前提下,工作绩效既取决于个人能力、环境因素等,也取决于个人对工作的认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正丰富和深化广大教师自我认知的精神内涵,为广大教师自我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全社会应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而教师更当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满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同样,广大教师也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严于律己,关爱学生,自觉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言传身教,润己泽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以人格魅力呵护、引导学生,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进一步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弘扬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规范,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师德修养结合起来,提升人格品质,涵养情怀德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发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明确了全面系统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以此为引领,必须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坚持终身学习,丰厚学识功底,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当前,特别需要深入研究应对信息化数字化孕育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乃至范式的深刻变革,前瞻谋划、先发布局,在学习革命和教育发展方式、治理方式创新转型中赢得主动。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一方面引导教师着眼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和解决真问题,不断学习探究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更好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面对青年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手段和社会化途径,在课堂内外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交互性、合作性更强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做好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能力本领。作者:刘承功(作者为东华大学党委书记)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姜澎*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