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任期最长的校长,8年里培养出171位院士,其教育理念影响后世
他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也是清华任期最长的校长;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使清华从只有名气但无任何学术地位的院校成功跻身国内顶尖名校;
他在西南联大的八年时间里培养出了171位两院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一百多位人文大师。他就是著名的梅贻琦校长,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掌舵人。
留洋精英学成归国
梅贻琦出生于1889年,他天资聪颖,是我国第一批留美学生。1914年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美国的大好前途,毅然决然回到了风雨飘摇的中国,投身我国的教育事业。
梅贻琦与留美同学合影
1915年,梅贻琦受聘清华学堂,在清华担任起了物理学教师。然而,在清华教书半年之后,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天性少言的他面对每天频繁的讲课,心情十分苦闷,于是就向前辈诉苦说自己不想干了,前辈得知梅贻琦教书半年就要退却时,厉声劝告他回去继续教书,也正是这一劝,便劝出了后来让无数人尊敬的著名校长梅贻琦。
1931年,梅贻琦成为了清华校长。这清华校长在我们如今看来可谓是极高的荣耀,但是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当时的国民党想把政治势力深入到清华大学,但是受到了清华学生的极力抵制,先后派去清华的三位校长都被学生们赶跑了,大家宁愿学校没有校长也绝不将就。
直到1931年,梅贻琦成为了清华校长,他作为十几年的清华人,深知学校师生们的考量,发表了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的种种想法,成功说服了众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任校长期间,任人唯贤,他在聘请老师时,最看重真才实学,而不是资历学历。他破格录取了仅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国学大师陈寅恪、大文豪钱钟书等人,他们既有才学、又具风骨,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难当头勇担重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国内形势日渐危急,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联合办学,由此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大。
在接到南迁的命令之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立刻动身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云南继续办学,也不愿留在沦陷区凭借自己的学识过“舒适”的生活。甚至为了彰显这种英勇的精神,三所学校各自选出了284名学生和11名老师徒步前往云南。
三校师生全部抵达云南之后,西南联大才开始了正式地办学,而梅贻琦也成为了当时的主校长。
国内正值战乱,风雨飘摇,西南联大刚办校自然也是举步维艰。最初,学校除了师生之外,其他的教学条件几乎是零,梅贻琦作为主校长担起了筹集经费和选择校舍等的重担,终日奔波,直到1938年5月4日才正式开课。
战乱之中的联大就是一所“破烂学校”,教室里摆放的都是最简陋的桌椅,学校的屋顶也是铁皮瓦盖成的,每到下雨天,教室里就嘈杂到没有办法上课,有次甚至吵到大家只能坐着“赏雨”。
学生宿舍也都是茅草屋,有的还建在坟头上,一间宿舍几十个人同住,连翻身都十分艰难。除此之外,大家每天吃到的食物也常有老鼠屎和蟑螂混入其中,上课用到的教材也都是老师们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写出来的,就连化学实验需要用到的冷凝水都要自己制作。
到抗战中后期,敌机开始轰炸昆明,常常上课到一半就会听到警报声,全体师生就要赶快逃往防空洞。
在这艰苦的岁月里,梅贻琦依然坚守着自己作为校长,作为老师的准则,炼就学生们的坚强意志。他坚持“大学教育之重在于人格”,重视通识教育,让学校的大师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学生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希望学生们能有着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走出社会之后依然是一个于国有利之人。
他敬重老师,爱护学生,追求学术自由,让学生们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量,同时对于学术考核也十分严格,让学生们能够充分重视自己的学习。
在西南联大的八年时间里,有3882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四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一百多位人文大师,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般的成就,这些人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也为我们的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优秀理念,辉煌人生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梅贻琦为国奉献。
在那个刚刚结束封建社会的年代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梅贻琦作为留洋的优秀学子,他甘愿放弃美国的光辉前景,回到我们满目疮痍的祖国,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使当时的“破烂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内顶尖学府。
他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十分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让他们不仅是一个有用之人,还是一个好人。
我们一直都说道德有时候比法律更具有效力,而这道德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学校,梅贻琦用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这一大批的学生,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好老师。
反观那一部分论文作假、压榨学生、生活行为不端的老师,不仅成功地毁掉了大学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让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生活充满了阴霾。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繁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我们的学校里,能多一些“梅贻琦”,少一些“翟天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