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向往星辰大海的她 努力成为出色的“普通人”

  王一同是天津大学智能制造与建造专业的大一新生。一同很爱笑,平时校园里的她阳光乐观,不熟悉她的人可能想不到,其实她右耳失聪,左耳也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一同的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蜗,左耳佩戴着助听器,即便是这样,她也只有正常人40%的听力。然而,她却靠着努力和坚持一路走来,今年高考以648分的成绩,成功考入天津大学。如今,已经开始崭新人生的她,是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的,又收获怎样的成长?

  ?648分!听障女孩圆梦天津大学

  18岁的王一同今年刚刚考入天津大学智能制造与建造专业。如果不是看到她的耳朵上佩戴的助听设备,很难想到,她是一个几乎失聪、只有通过设备才能达到正常人百分之四十听力的听障女孩。

  2005年,王一同出生在辽宁大连,14个月大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听力受损。4岁时父母为她配上了助听器,科技的发展让她在14岁时有机会戴上了人工耳蜗。如今,记者镜头前的她,就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的样子。

  王一同:我小的时候那个设备质量就是不好,基本上听不清,说话就是我听到的那个样子,所以说话也不怎么清楚。而现在用的是耳蜗,耳蜗听得很好。我说话根据听到的内容,我现在说话就改善很多了。

  为了能成为如今这看起来与“普通人”没有不同的样子,王一同一直在不断努力。从小就学习唇语,借助读唇语和不到五成的听力投入学习,她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尽管上课时能坐在第一排听课,但需要听清准确发音才能学好的英语,还是成为她学习中的最大难题。

  王一同:音标对我来讲,哪怕我到现在,我听他们的很多音都是一个声音,都是一样的。所以英语背单词对我来讲就特别特别困难,别人可能读这一整个单词就记住了,我需要挨个字母去记它。

  单词背一遍记不住,就背两遍、三遍。无法用听来理解和记忆的句子,就多做习题来加强巩固。虽然对王一同来说,英语是一门“无声”的语言学科,但她靠着一股子韧劲儿,还是把英语这门课学得不错。老师的善意和帮助,也成为激励她努力学习的动力。

  王一同:英语老师了解到我的情况以后,上课的时候,他会在我周围讲课。有时候讲课,讲着讲着他会四处溜达,他到一个地方,发现自己离我太远了,他就会赶紧跑回来到我身边。我当时就特别感动,在期中的时候我英语就考到了全校第一。

  2020年,王一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大连市24中。然而,新冠疫情之下,老师和同学都戴起了口罩,这让依赖读唇语的王一同听课时遭遇了困难。

  王一同:老师戴口罩,我听也听不清。别人在学这节课的内容,你在学这节课的内容,当别人开始去刷题,干自己事的时候,你还是要学这节课的内容,你比别人要付出多一倍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毅力,王一同从没让自己的成绩被落下。今年高考,她凭借648分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了天津大学智能制造与建造专业。

  王一同:我想我通过我自己的成绩来向我身边的人去证明,哪怕我听不见,我依然可以达到他们这样的程度。

  ?追逐科技梦想 向往星辰大海

  今年9月,王一同终于成为一名大一新生,新生活的大门正向她打开。从高中到大学,王一同正在实现自我成长。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王一同也曾担忧,自己能不能交到新朋友,要花多久才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未来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梦想?一切既新鲜也充满挑战。

  进入智能制造与建造专业的方向学习深造,对于王一同来说并非偶然。之前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她毫不犹豫地都选择了与制造相关的专业,而这则是源于她早已在心里种下的航天梦。

  王一同:高一的时候,我们信息老师上信息课的时候,有时候会给我们播放短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一个无人驾驶,还有一个就是登月探索的月亮小车,我都比较感兴趣。

  从小就爱摆弄航天模型的王一同,内心向往着星辰大海。而在天津大学,她的梦想更有了坚定的方向。陈焱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授。因为陈焱高中也毕业于大连24中,王一同在高二时便听过一场陈教授在母校进行的公开课,此后便对科技和制造相关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在大学相遇,陈教授特意邀请王一同到实验室参观。

  同时,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让王一同感受到,兴趣也可以助力梦想的实现,并且自己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在加入了专攻机器人竞技的天津大学北洋机甲战队之后,王一同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王一同:我未来也想自己设计出一辆可以自己独立行走的小车,并且给它编辑程序,让它可以自主行动,让它可以拥有自己的视觉,来自主独立完成很多东西。

  ?感恩身边的友善 笑对磨难憧憬未来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王一同正在勇往直前。在采访中,乐观阳光的她甚至会让记者偶尔忘记,一同是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姑娘。在她的笑容和积极乐观背后,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王一同一直在默默努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普通人”,她也总是对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善意心怀感恩。

  早上八点半上课,王一同提前一小时就来到教室,坐到了第一排的位置。刚入学时,班长陈炳壮总是会帮王一同占座,而现在,帮忙占座的人却成了王一同。

  天津大学学生 陈炳壮:她比较勤奋,慢慢变成她帮我占座位了。平时上课,有些地方我听不懂,有一些疑难问题她会帮我解决掉。现在,我觉得反而她是一直在帮助我。

  不仅是课堂上,运动场上的王一同也不想被特殊对待,为此,她在更加努力地突破自己。

  王一同:耳蜗怕潮怕热,这些都导致我要去运动的话,会比大家障碍更多一点。但是我依然会去选修体育课,去正常运动,来证明其实我也可以跟大家没有什么区别。

  日常生活中,王一同默默克服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不便,但无论怎样麻烦或是苦恼,也从未让她失去过对生活的信心。然而,在王一同看来,她最大的幸运就是总会有一些朋友给予她力量,让王一同倍感温暖。

  王一同的18岁,尽管仍然少了一些声响,但却充满了阳光与友善,让她自信、积极地憧憬着未来和梦想。

  天津大学学生 邓永豪:我第一次见一同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她跟我们一起唱歌,又跟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你深入了解她之后,发现她就是一个特别爱笑的女孩,无论什么时候,你只要看向她,对她一笑,她也会对你回应一个笑,然后比上她的经典手势。后来你就会发现她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很大的能量,这个主要表现在她对生活,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饱含热情,深深打动了她周边的人,包括我。

  王一同:18岁这一年对我来讲是很特殊的一年。我的故事被发上了媒体,获得了很高的关注,但其实我还是希望成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这所大学里会为选修课的成绩拿不到高分发愁,也会因为跟朋友在一起而感到非常开心,在这个世界好好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的这些美好。

  ?“普通人”不普通 心随希望一起动

  最开始,父母对王一同的规划是:以后考个职高,学个面点,开家小店,就不错了。可王一同的想法偏偏有些不同,她认为听力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学唇语、学英语,还是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始终难不倒王一同的原因。要像她一样成为出色的“普通人”,还真不能没有那一点点不普通的韧劲儿和心气儿。

  在心仪的大学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过着快乐的校园生活,这也是许多像王一同一样,渴望成为“普通人”的残障学子的梦想。

  截至今年5月,已有3万多名残障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特殊教育的普惠发展正在帮助更多残障学子梦想成真。有了制度保障、科技助力,再加上同样来自普通人的理解和关心,相信王一同的未来不是梦,也愿所有残障学子的心都能跟着希望一起跳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