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三年贪污学生餐费上百万 中小学的“食堂腐败”何时休?

  学校食堂的腐败丑闻,大众貌似早已屡见不鲜。

  近日,河南许昌市第十中学原校长王支农,被查出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安排学校老师从学生餐费中支取共计102万元,并非法据为己有,涉嫌受贿罪、贪污罪以及挪用公款罪,被建议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0万元。

  

  该事件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立德树人在校园里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贪墨还在长身体的孩子的伙食费,着实令人愤慨。

  也有很多网友提到自己或身边人中小学时的学校食堂伙食较差,且收费很高,希望借此新闻能引起有关部门对学生食堂的重视,改善学生们的就餐条件。

  事实上,中小学的“食堂腐败”的问题早已具有了普遍性,每当问题被曝出时,都能引起一阵轩然大波,并因此推动各方的改革治理,可类似现象却依然层出不穷。这也说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是反腐的盲区。

  2018年,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因一篇反映该校学生午餐质量极低的文章而受到广泛关注。3个月后,总务处原主任龚秀娟被曝出贪污学生伙食费高达131万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有5元被抽走,孩子们的午餐只有萝卜、白菜、冬瓜海带和火腿肠,真可谓毫无人性和底线。

  

  龚秀娟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处罚金30万元,并将违法所得的1317800元发还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

  龚秀娟获刑后,无锡市委对全市568所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的671所食堂进行了专项巡查。该据该巡查结果显示,全市只有一所学校没有将学生伙食费用于他处。90%的学校在食材采购招标中存在造假行为,80%的学校食堂没有监管机制。

  通过此次调查,调查员发现无锡市宜兴市实验小学原校长马某,将食堂主要业务交给自己的亲友承接,还与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合谋,通过供货商虚开的供货票据,套取学生伙食费达数百万元。

  而在马某被查处后,新校长陈某竟继续使用同种方式敛财,甚至变本加厉,从食堂账上套取了更大数额的伙食费。

  由此可见,学校食堂已成贪腐重灾区。

  对此,无锡进行学校食堂治理改革。为避免食物采购环节出现问题,该市成立了全资国有配送公司“苏南公司”,建立起"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送货,统一价位,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配送体系。

  该市还公开招聘45名志愿者,作为特别监督员,随机到校暗访,直接反馈结果。在加强日常监督的同时,无锡市纪检监察机关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食物采购等环节的监管。截至2020年5月,该市95%的学校都实行了集中配送。

  

  然而,无锡市这些年对于中小学食堂的治理并没有为其他城市敲响警钟,河南的王支农校长依然选择了“顶风作案”。

  江苏无锡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唤春曾说过,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消除问题才是目标。如何能确保家长交出的伙食费最大限度吃到孩子的嘴里去,才是各地政府最该做的。

  那么究竟如何能彻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学生营养餐问题呢?

  首先要完善的就是食材采购环节,学校需要一套标准化采购流程和监督管理体制。就如无锡市建立的全资国有配送公司,统一该市中小学配餐体系的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统一购买食材不仅降低了学校的采购成本,也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的滋生。

  其次,学校后勤部门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比如,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教体局引入了学校智慧餐厅管理软件,实现了该区各校食品采购、食材溯源、缴费记录、餐厅刷卡、清单管理等全过程的线上运行及管理,保证教体局、学校可以随时查看和监管。其中,学生缴纳的伙食费实行专用账户管理,包括食堂、学校等在内的各方机构都无权随意使用。

  

  同时,任城区教体局还制定了完善的食堂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师生评估打分、学校教师和家长陪餐、随机抽查等,对入驻学校的食堂运营商进行监督考核,让广大家长吃下“定心丸”。

  今年8月13日,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督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食堂管理、保障食材安全、确保营养健康等相关工作。

  其中,《通知》明确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师生和家长的监督作用,并鼓励学校食堂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精细化管理;要求各地和学校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大宗食品原则上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统一配送;学校还应配备有资质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编制并公布每周带量食谱,保证学生餐的品种多样及营养均衡等等。

  如今,各地也在相继出台有关学生食堂问题的整治措施,大家也看出了有关部门想要彻底消除此类问题的决心。无论如何,大家始终坚信,学校里的腐败问题迟早会解决,而每一个孩子也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