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馨事件的始作俑者,其实来源于家庭教育,过分溺爱是伤害

  随着许可馨事件的发酵,留学生这样的群体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说其实许可馨只是留学生中的一些个例,我们不应该因为许可馨一个人的问题影响对一群人的态度,但是我不得不说,因为许可馨事件的影响,有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曾几何时,我们的先辈热泪盈眶说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带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奔赴异国他乡,最后经历重重挫折,回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那个时候的留学生让人敬仰。时过境迁,为何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似乎不该只是说说而已。

  01晚清留美幼童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刘步蟾

  这句话是晚清时期留洋学生刘步蟾等人在即将离开家乡的船上慷慨激昂的话语,他们肩负国家崛起的重任,即将远离故土,奔赴他乡,内心五味杂陈,从而立下此誓言。

  

  而他们能够得到留洋机会,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1850年,他考入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在耶鲁大学就读的第一个学生。

  怀着对祖国崛起的希望,他学习了先进技术之后回到祖国,并且建成了中国历史上十分出名的江南制造总局,此外,他留学回来之后,觉得应该培养一些中国人专门去留洋学习一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继续搞闭关锁国了。

  

  在他的建议下,当时的名臣曾国藩觉得十分有道理,就向清政府提出申请,并且于1871年建立了“幼童出洋肄业局”。自从该组织建立之后,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9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些留洋儿童史称:留美幼童。

  为何当初要选择9岁——15岁的孩子去留学呢?主要就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担心年纪大的人去到国外一方面不好管理,另外一方面担心诱惑太多不愿意回来,所以就让这些孩童去留学,并且在离开之际,都是对其严格教育,说明留学之后必须回来建设国家。当然,当时这些孩子虽然年轻,可是对国家的热爱和身上肩负的责任还是十分清楚明白。

  

  而一开始所说的刘步蟾,就是后来留学儿童的其中之一,他们远行的那一刻,场面催泪,不觉让人心生感慨。后来这些留美幼童,为祖国建设确实出了很多力,比如我们熟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校长蔡绍基、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等人。

  这些人留学学成之后,带着外国的先进技术回到祖国,继续建设祖国,他们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管历史怎么发展,人们心中始终都会记住他们。

  

  02许可馨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家庭教育

  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每次当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对照一下,只是有时候,人们不小心遗忘了一些东西,只有不断强调,让那些遗忘之人再记起,才是最好的。

  随着时代发展,先辈们的努力终于达到很多预期的效果,我们的国家逐渐繁荣富强,伟大复兴之路,已经越来越近,可是一些关于留学生的负面事件近些年来却逐渐多起来,这些人有的也许仅仅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有的就是任性胡言乱语,诸如许可馨之流。

  

  但是为何他们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思考一番,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是不是都应该在一些问题上慎重思考一下。现在社会,我们给类似于许可馨之流的人叫做“两面人”,就是两面三刀,背信弃义之人。

  他们一方面接受这来自家庭和祖国的好处,另外一方面又在背地里不断诋毁自己的家庭和国家,倘若舆论压力实在太大,就出来道歉,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得到原谅,事后继续为所欲为,没有任何改变。

  

  很多人也会表面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实际上他们做的事,似乎与之背道而驰,这种行为是我们所不能原谅的,晚清时期的一群9——15岁的孩子尚且明白的道理,为何在一些成年人之中却不明白了?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觉得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原因,要是一个家庭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有家国情怀,那个孩子自然从小也就会有这样的思想,不至于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为何如今巨婴越来越多,最主要原因就是太多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过分溺爱和迁就,就像许可馨所言,她能够走到今天,大多是靠父母的金钱和人脉。

  

  要是这种原本有利的优势资源,最后变成促进一个人成为人们唾弃对象的动力,我想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就严重脱离正轨了。

  03结语

  几千年以来,有些话语似乎我们总在不断重复,不过又总会不断被人忘记,历史是一个好东西,充满各种智慧与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多去思考一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不管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时刻铭记在心,不要只是说说而已!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