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24小时焦虑症!现在流行的“60分妈妈”都怎样带娃?

  

  我刚怀孕的时候,铆足了劲儿要给孩子最好的母爱,拼命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给孩子谋划未来,但同时,每天24小时被焦虑的情绪包围。

  上公立学校,怕“挤压”创造力;上民办或国际学校,怕学术过于放松;上兴趣班,怕减少孩子解放天性的时间;不上兴趣班,怕孩子被同伴碾压……

  在女儿三岁时,我教她十以内的加法,十几分钟后,她怯生生地看着我,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种濒临爆炸的感觉。

  最终,我放弃了“超前”教育。在她六七岁的时候,我发现基础的算术对她而言非常轻松,和同龄人相比,她的数学能力并不弱。

  我开始反思: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力没有问题,我“不够善意”的心态才是最大的问题。

  ——著名媒体人、家庭教育专家李小萌

  很多以爱为初衷的行为、以爱为名的教育,酿成了教育困境。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妈妈用爱孩子的名义,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本,孩子一旦反对就动手殴打教训。最后孩子忍无可忍,用榔头结束了妈妈的生命。

  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却提醒着我们不要让爱成为孩子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陷入“恶意教育”的怪圈,轻则孩子叛逆,重则亲子关系破裂,甚至发展为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第五届IEIC·云端论坛上,著名媒体人、家庭教育专家李小萌女士从自身育儿的经验出发,提出“60分妈妈”的概念和多种善意养育方式。

  

  图源|第五届IEIC 云端论坛

  

  别怕!勇于做60分的妈妈

  在《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有一句话: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

  李小萌的女儿有一段时间不想去上学,尝试用各种方式劝解,都不奏效。

  有一天她说:“宝贝,你每次说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妈妈心里都咯噔一下。”

  女儿问:“为什么呀?”

  她回答:“我既希望你去上学,又希望你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女儿想了想,第二天就自己背着书包早早等在门口了。

  当孩子真正明白了家长的爱,知道家长会因此而难过、担心,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多少次沟通,都不及把“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孩子,跟孩子说说心里话。让孩子了解到,妈妈也是有情绪的。

  身为家长,无限地苛求自己,装作心里“风平浪静”,只会憋出内伤。

  

  图源|pexels

  60分的妈妈不是不用心,而是自我松绑。有效地沟通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而不是一味批评和指责。

  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等生命观”。我们可以跟孩子相互扶持、相互支撑、相互依赖。

  如果以不平等的视角去看孩子,则会很大概率上对他们产生俯视、吼叫、打骂的行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时代就形成的性格。”

  童年的不幸将会影响一生,甚至一个人年老之后的疾病,都有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身体或精神上遭受过虐待、冷落或暴力,会改变大脑的应急机制,破坏大脑结构和其他生理发育系统,从而改变基因和细胞复制的方式,导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认知障碍等。

  如果你也曾经历类似的童年创伤,就不要让悲剧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让孩子感觉到“活着”

  “我爸妈都替我活了,我就不需要活了。”

  走进心理咨询诊室的孩子通常会有“自残”行为 ,挽起袖子后,手臂上的上百道划痕触目惊心。

  他们想在密不透风的管教和控制中,感受到自己活着。

  “家长”这个词意味着是家里的最高统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无形中是统治或被统治的关系。

  父母需要从对孩子的管教和控制,转向引领与合作。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让孩子自己收拾烂摊子,学会承担责任。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忽视孩子的年龄和感受。

  李小萌说,她的女儿三岁时候,在机场不小心将一杯刚买的热巧克力打翻在地上,她作为一个有原则的妈妈,让女儿趴在地板上,把打翻的热巧克力擦干净。她当时心里想的是,要让女儿承担责任、吸取教训。

  在回忆这一段时,她非常愧疚:“我仍然记得她小小的身体趴在那,笨拙又惶恐无助的样子。”

  换做今天,她会蹲下来和女儿一起收拾,问问孩子有没有被烫到,用行动告诉她家人的意义就是有了麻烦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承担。

  懂得跟孩子合作,就是善意养育的开端。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合作者——不唠叨的副驾驶。

  人生这辆车是孩子自己的,他坐在驾驶位上,掌握着方向盘。我们坐在副驾驶上,不能有麻烦了置之不理,也不能直接夺过方向盘替他开。

  我们可以在旁边提醒:前面有急弯,注意看路;这里有坑,咱们绕过去。

  

  别让孩子“命悬一线”

  曾有一个孩子在考上北京大学后,因为沉迷游戏被退学了。

  他对父母说,你们不就是想让我考上北大吗?这个目标我实现了,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这个孩子是没有人生意义网络的。

  什么是人生意义网络?人在命悬一线的时候最为脆弱,如果支撑这个人的是很多根线结成的一张网,那么他的安全感、弹性、抗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当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都系于学习成绩,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成绩下滑、考试失利、升学失败,唯一的线断了,对生活失去信心。

  第二,考上了父母口中的学校,实现了唯一目标,但与此同时,生命的价值感没有了。

  人生意义网络是多元的,比如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快乐、兴趣的养成……被这种网络编织起来的人生,即使在某方面遇到了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

  

  图源|pexels

  这是真正的安全之网,而非我们想当然的房子、车子、社会地位等。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

  我们国家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概念,叫命运共同体,这也是提倡儿童友好概念的社会学价值。

  具体来说,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

  未来的社会由我们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共同构建,他们可能成为同学、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恋人。

  之前有一则新闻,一个小男孩被监控录像拍到,划坏了一辆停在路边的私家车,男孩的父亲为了息事宁人,直接赔偿了车主3500元的修理费。

  当时在场的一位民警注意到男孩一直在否认这件事,而且表现得很委屈。

  于是这位民警在结案之后,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反复查看监控录像,最终证实男孩只是在附近徘徊,没有碰到那辆车。

  当他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如果这个孩子被冤枉,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对成长非常不利。

  

  图源|BTV新闻视频截图

  这个民警就是带着善意和“父母心”去工作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就算是为人父母,身经百战,但周围的社会系统不能给予有效支持,则会倍感吃力。

  这种社会系统如同一个同心圆,中间是我们的孩子,外部依次为父母、家庭、学校、社会,以此组成孩子的成长系统。孩子从小到大,时时刻刻都能感知到这个社会对他的态度如何,从而决定了他以什么态度回馈社会。

  

  图源 | 李小萌女士PPT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童年的高度决定国家的高度,整个社会能否做到对儿童的友好则决定了童年的高度。

  对儿童友好,就是为我们的未来种下善意的种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更多创新教育理念 国际化教育密码

  请持续关注【IEIC国际创新视野】

  还有多少家长没认清“伪智慧教育”陷阱?

  耗尽三年青春!疫情中“内伤”的孩子们,亟需解决这些教育问题!

  当今孩子的教育之路,有8种类型,64种可能!|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

  做到这三点的学校,才能让学生赢在终点线!| 湖南省长郡中学校长翁光龙

  艺术留学发展趋势如何?将对传统留学产生哪些助力效应?| 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CEO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