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钉子户,放弃亿元补贴成拆迁“孤岛”,如今现状令人敬佩

  提到“拆迁”,大多数人都会喜上眉梢。因为拆迁意味着高额补偿,很多人开始享受一夜暴富的躺平生活。

  

  可家住郑州东史马村的任金岭老人却是个例外。

  地产商三番五次上门,相继向他开出了3000万元、8000万元甚至1亿元拆迁补偿金时,他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你们别做美梦了,哪怕给我10个亿,100亿,我也不同意拆迁!”

  为什么任金岭老人如此拒绝拆迁?是他太贪心还是这宅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01拆迁“孤岛”

  2007年,河南郑州开始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进行大范围改造。

  

  东史马村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笑得合不拢嘴,他们纷纷奔走相告,积极地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了字。

  早签字就意味着可以早点住上高楼,还能早点得到一大笔拆迁补偿款。

  但同村任家大院的主人任金岭却对这件事忧心忡忡。拒绝拆迁,他注定会走一段不平路。

  地产商起初对困难拆迁户并不特别在意,他们想着只要多给些补偿金,拆迁户就能同意。

  于是,地产商承诺给予任金岭3000万、8000万……直到后来,他们竟然直接提着保险箱上门。

  “这些钱您老先拿着,只要您同意,我们还可以追加到1个亿。”这么大的手笔,地产商想着这次应该可以打动老人了。

  

  “有了1个亿,什么样的房子买不到?”

  “有了钱,您子孙后代的生活就不用愁了。”

  周围的邻居也纷纷来劝说,可谁都说不动任金岭。

  对于拆掉自己家房子的事,他坚决不同意。因为只有他心里清楚,这座宅院不仅仅是一座房子。

  地产商见做不通任金岭的工作,也撬不开他的口,索性绕开了他的宅院,开始动土开工,这让老人的宅子在一个个大坑中成了一座“孤岛”。

  02各有各的坚持

  工地开始施工,任金岭家里的水电、通讯就被全部被切断。没有电,他就点蜡烛照明;没有水,他就自己打了一口井用;没有电话,他就买了一台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

  

  不仅如此,工地上的机器因为加紧施工日夜轰鸣,人声嘈杂。而且那些施工人员居然还把任金岭家的宅院当成了公共厕所,整个宅院到处都臭气熏天。

  可是生活再苦,任金岭也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坚定地信念在支撑着他。

  在任金岭小的时候,他就看到过这样一幕。

  当年爷爷躺在床上,满脸严肃,他用颤巍巍的声音一定一句地叮嘱着跪在身旁的父亲:”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守住老宅。”

  当年的他还小,不懂得这句话的意义,但爷爷和爸爸严肃的神情,让他知道,这一定是件很重要的事。

  没想到,2007年,这次跪在床的人换成了他。父亲躺在床上,看着他,留下了遗言:“千万不要忘记家训,务必继续保护好任家大院。”

  

  原来,这座古宅是任家祖辈们世代传承下来的珍贵文物,那自然不能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守护文物也成为任金岭誓死守护的重任。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宅,任金岭可谓是煞费苦心,古宅外表看似破旧,实则内有乾坤,很多珍贵的古董玩物,都保存在这宅院里。

  他担心宅子的地面会被人踩坏,就在地面上铺了一层地砖;他担心雕花门窗被风雨侵蚀,就用玻璃将这些雕花罩起来。他用心地保护着古宅的一砖一瓦。

  

  “大爷,您究竟图什么啊?这个破房子,也不值1个亿啊。”

  任金岭面对不断来谈判的开发商,终于讲出了心里的秘密:“我这房子虽破,却是祖宗传下来的文物,是无价之宝。”

  地产商随即请来了文物鉴定专家。因为只有专家不认可这房子,老人心里坚持的力量就不堪一击。拆迁的事儿就容易了。

  03拆迁户变身讲解员

  文物鉴定专家赶来后,任金岭便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着古宅,还充当起了讲解员。

  

  他说,这所任家古宅建造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经传承了七代,有200多年的历史,曾住过任家历代官员和商人。

  古宅最初连房带院占地30多亩,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变迁,如今仅剩房屋及藏楼10座,共48间房,占地不足4亩。古宅也从最初的七进院变成了如今的二进院。

  大家抬头看到,院子里的正门口挂着一块“望重斡城”的大牌匾。除此之外,房檐上还刻着“皇恩浩荡”“天子万年”等字样。

  院子正中央挂着“辅翼国政”的一块大牌匾,乃清道光帝亲手所书,是赐给任家当过二品大员的任德润。

  

  走进宅院,砖墙古瓦、巧夺天工的雕刻,无不透漏出精致与年代感。

  定睛一看,木雕山屏精美的花纹,栩栩如生的麒麟;门窗上精致古朴的木雕;高高的房梁上雕刻着祥云、蝙蝠等纹图,处处显示着任家当年的成就与辉煌。

  房间里墙壁上挂满了的古玩字画、刺绣图案的官服,墙角处整齐地摆放着一件件青花瓷、水壶、笔墨纸砚、珍稀古董等很多精美工艺品 。

  

  通过鉴定,专家们感慨,“这哪里是普通的老宅啊!分明是一间价值连城的历史博物馆啊!”这老宅确实不能拆啊。

  04拆迁房变身博物馆

  专家的一句话,让开发商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空,但却让任金岭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为了祖先遗愿,也为了继续保护好古宅,任金岭开始申请将古宅大院变成私人博物馆。

  2017年,任家人申请并通过河南省文物局审核,将任家大院变成了一座供人免费参观的私人博物馆,任金岭同时兼任馆长、管理员、保养员和解说员。

  这座博物馆被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这了让古宅以最好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任金岭自掏腰包重新把院墙做了加固,把屋顶的瓦片和青砖地面都做了修整。

  不仅如此,每逢传统节假日,馆长任金岭还会在院内挂起红灯笼,为古宅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夏季节,他还会带领儿孙们打扫清洁、修剪院内枝叶,使古宅变得窗明几净、万象更新。

  

  如今,除了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以外,还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老人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热情地介绍任家古宅的历史文化、每件文物的历史由来以及家风家训。

  老人的详细讲解,让每件文物都活灵活现起来,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浓厚家风。

  写在最后

  任金岭老人看着自己保住的老宅,心里舒了一口气。他会经常告诉一双儿女,“古宅是家风的象征,无论何时都不能卖掉,一定要世代传承。”

  现今,任金岭老人年纪大了,他将管理任家大院的任务交给了儿媳,希望将家风家训世代相传,不负祖先们的嘱托。

  纵有金山银山,也换不来文化遗产的传承。老宅不仅是任家七代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也是祖先们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者。

  

  好的家风家训,让贪婪的种子在源头就被掐灭。

  任金岭老人不仅上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文物,还让我们看到家风家训的宝贵价值和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好家风家训传,没有规矩的家庭,比穷更可怕,不是吗?

  作者:静善

  编辑:小白

  责编:牧凝

  参考资料:

  1、《河南商报》2017年6月2日:藏身郑州高楼间 这所百年古宅有着怎样的秘密

  2、《读者》2022年10月14日:河南最牛“钉子户”,扬言给100亿也不拆!专家:他家确实不能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