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小学生军训野外拉练12公里,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那时候学校开学前都要军训,军训活动通常一个星期,由学校请来的解放军战士对学生进行队列、内务训练,最后以野外拉练结束军训活动。

  解放军官兵战冰雪、斗酷暑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每一名学生,同学们都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学校组织野外行军拉练活动路程12公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这个活动,早早就在家里准备好拉练时必须携带的随身物品。

  老师规定野外拉练必须携带的物品很简单,一个用薄被子打成的背包,一个军用水壶,一个装有随身物品的单肩挎包,这就是同学们野外拉练的全部装备。

  最不好学的就是打背包,每学年学校都专门请战士来教学生做内部勤务。

  同学们虽然把打背包的程序记住了,实践起来非常不熟练。晚上在父母的帮助下用了好长时间才打出一个看起来像样的背包。

  学生们都使用的是三横压两竖的传统打法。先在被子一端来一横,一般两边各取一半长,反过来两绳交汇旋转90度来一竖,再到背面在另一端打一横,再旋转90度来一竖,最后在背面中间打最后一横,把打好的绳结藏在被子里。

  出发前校长和军代表讲话,学生代表发言,随行老师提出注意事项,然后学习解放军战士野外拉练活动开始了。

  一位同学举着红旗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队伍排成两路纵队整整齐齐,好像军队在行进一样浩浩荡荡。

  刚开始走了不到3公里,同学们还有说有笑,东张西望看沿途景色,好像是一场踏青和春游。

  走出3公里队列就乱了,同学们顾不得队列整齐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毕竟是群孩子,随行老师也不想过多的干预。

  拉练的第一目的地是6公里外的一个单位农业点,快到目的地时,同学们又累又乏,有的同学背包散了,队伍停下来,老师帮助同学把松散的背包重新整理好,顺便把所有同学的背包都紧固了一遍。

  有几个女同学的脚后跟磨破了,老师让队伍停下休息,先用带来的纱布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然后再检查这几个女同学的鞋子,发现她们穿的都是父母发的工鞋,普遍偏大,这种鞋子是牛皮做的,结实耐用,不适合用来长途跋涉。

  老师把随身携带的纱布和绷带拿出来,把磨伤的脚都缠上纱布或者绷带,再套上袜子,这样穿进鞋里填补鞋子偏大摩擦脚的空隙,就又可以行军前进了。

  到达折返目的地单位农业点后,同学们围坐一起,拿出父母放进挎包里的饼干、食物吃起来,老师联系农业点把同学们喝的差不多的水壶重新灌满,老师对行程过半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讲评,表扬了同学们没有叫苦叫累,没有掉队的顽强精神,鼓足返程的后劲。

  出发时的欢声笑语现在已被鸦雀无声所代替,疲惫、困乏、劳累袭击着同学们,老师说:“现在到了拉练行军的临界点,如同马拉松比赛一样,只要大家坚持、忍耐过这段时间,就会感到体力又回来了,关键是要坚持。”

  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话,都相互鼓劲,一致认为绝不能给队伍增添麻烦、绝不能掉队,只要坚定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老师最后说:“坚持忍耐、克服困难是这次拉练活动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团结互助,顺利返回学校,大家有信心没有?”

  同学们的热情被老师调动起来了,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有。”

  同学们按照号令站起来,自觉的排成两路纵队,高唱着:“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歌曲,脚步坚定的迈上回家之路。

  虽然返程时同学们身体疲惫,但返程的队伍状况比休息前好了很多,休息前像散兵游勇,返程时像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烈日当头、道路荒芜、长途距离都在锻炼同学们的意志,考验同学们的精神和体力,同学们坚信这次活动结束时都可以自豪的说:我完成了这次12公里的拉练活动,我战胜了自己。

  下午四点,同学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成功走完了12公里路程,顺利返回学校。虽然有几位同学脚底磨出水泡,但没有一位同学掉队。

  野外拉练对有的同学们来说是艰苦疲惫的,有时还有痛苦。对有的同学来说是一次挑战自我,认识自己忍耐力的测验。

  给同学们的启示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困难险阻,认准了既定目标,坚持、忍耐、克服困难,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就一定会胜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