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父母在,才能自在独行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前段时间,有幸得到了熊猫书院的一本赠书《自在独行》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平凹。坦白讲,学生时代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曾一度不知道第三个字念什么,现在也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认识了这个字,好像是物理课上学了一个凸透镜凹透镜的课程,然后记住了这个名字。现在时不时地也会想,作者怎么会起一个这么个性的名字。

  书到手好久了,因为最近在看电子书,也就没怎么看它。午饭后,不是特别困,翻开浏览了一下。这么一浏览不要紧,竟然被感动了,分分钟掉眼泪的节奏。可能是因为好久没有读过这么温情的文字了,也可能是对那个我未曾经历的年代所产生的一种敬畏、于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一种怜悯之情吧。

  我看书一般是先整体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大概内容,然后再读各个章节。这段话是在目录上,我想应该算是导语吧,不过导的挺好的。因为看完这段话,成功让我产生了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感觉。虽然我还不太懂为什么说“人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

  全书一共有五章,分别为孤独地走向未来、默默看世界、独自走一走、独处的安宁和自在的禅意,揭示了生命的五个真谛,即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和行于天地。

  说出来不怕被笑话,其实我现在刚读完第一章的第一篇《纺车声声》,光看题目的话,以为文章只是写的纺车声,其实是借此表达的母爱的伟大。

  文革时期,作者当校长的父亲被定为“走资派”、拉到远远的大深山里“改造”了7年,在这七年间,由母亲一人通过纺车纺线含辛茹苦把兄弟姐妹四人抚养成人。

  说起来这七年一秒钟就过去了,但是在那个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特殊时期,七年,仿佛比一个世纪都要漫长。

  母亲为了给四个子女攒学费20元,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那个年代,家里顶梁柱不在,所有的开销都落到这么一位小脚女人的肩上,的确是很难扛。尽管如此,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所有的苦和累,“我”看在眼里,母亲藏在心里。

  世间哪一位母亲不是如此,竭尽所能,把最好的留给子女。也许不能给你全世界,但一定要把自己所拥有的全部,毫无保留的拿出来,而且从来没有想要得到一丝一毫的回报。母亲节还未来,忍不住提前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敬!

  文中有好几处,都是含泪读过的。那种感觉,很扎心,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是文中的“我”。

  我们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学费,母亲东借西凑,到底还缺五元;学校里硬是不让我报名,母亲急的发疯似的,嘴里起了火炮,热饭吃不下去,后来变卖了家里一只铜洗脸盆,我才上了学。我说:“妈,我不念了,回来挣工分吧!”

  她好像吃了一惊,纺车弦一紧,正抽出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说:“胡说,起了这个念头,书还能念好?快别胡说!”

  你不念书了,叫我怎么向你爸交代呀?一提起爸爸,她就伤心了,大颗大颗的眼泪滚下来。我看得害怕了,就再不敢说下去,赶忙向她求饶。“妈,我再不敢说这话了,我念,我一定好好念。”

  妈却扑过来,紧紧地搂住了我,搂得那么紧,好像我是一块冰,她要用身子暖化成水儿似的。

  不知道大家读了这一片段有什么感受,总之读这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心酸也好、无奈也罢,我都帮不上什么忙,依然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回望那个时代,文化大革命,你到底是多恐怖。。。

  还好一切都过去了,父亲得到了“解放”。“我”最终还是退学了,但是在父亲回来之前,“我”通过自学读完了初中、高中课程,考上了大学,还将父亲楼上那比命还珍贵的书读了一半。

  眼前好像出现了一辆纺车,耳边想起了“嗡儿、嗡儿”的声音。那榆树梢上的月亮该是满圆了吧?那无穷无尽的棉线,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母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