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隐居小岛 一个人建木屋

  邹志刚弹吉他,妻子在旁深情凝视。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邹志刚完成了理想中的房子的修建,房子与自然高度融合。

  木梯隐藏于绿意葱葱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梁平

  作为佛山一名经营实业长达十年的企业主,2017年初邹志刚忽然放弃一切,带上妻儿来到小岛“隐居”。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凭一己之力在荒废的房屋上建起了理想中的家园,过起了简朴的生活。城市的五光十色与小岛的静谧安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小岛上,他体会到了无所牵挂的惬意之感,也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之谊。在发展民宿的背景下,在隐居和再创业之间,邹志刚面临选择。

  小岛一隅 别致庭院隐藏5个花园

  南海九江,海寿岛。在深秋暖洋洋的阳光下,踩着落叶的声响,那些不愿走寻常路的游客,会想尽一切办法,远离喧嚣,寻找静谧和谐之境。

  在海寿岛的西隅,这里没有码头,没有鱼排,也没有盛开的鲜花和丰硕的果实,游客们往往会止步于此。但如果你细心张望一下,在那整齐划一的村居里,隐藏了一幢与众不同的小建筑——墙身爬满了牵牛花藤,小庭院错落有致,屋顶上的两间小木屋在柚子树的枝叶中探出身子来,微微泛着黄光。

  院子门前挂着的木牌,刻着“江岛小筑”四字,屋内的男女主人笑面相迎。小院有大概一半身处树荫之下,院内装潢甚为简朴,主人种上了杨桃、黄金桃、青提、桂花、茉莉等花果,乍看过去满眼都是绿色。屋内的家具均为木质,而且几乎没有看到螺丝钉以及金属制品。男主人说,这是为了保留最原始质朴的感觉。

  他们最自豪的,要数在这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里,造出了5个花园。经过精心的设计,屋内的空间感大大增加。从一楼到二楼的木屋,得爬上两个木梯,经过三个小花园,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木屋主人 从企业主到小岛“隐居客”

  男主人留着一头长长的卷发,名叫邹志刚,今年48岁,从小在佛山禅城长大;女主人叫潘秀娟,比邹志刚小十岁,来自辽宁大连,曾到广州求学,毕业后在佛山工作。在机缘巧合下,两人相爱并组建了家庭。

  刚开始的时候,小两口在禅城创办了一家玻璃工艺工厂。“那时起早摸黑,每天睁开眼睛就为了赚钱而四处奔波。”邹志刚说,经过了整整十年的忙碌后,一个想法渐渐在他脑海里萌生。他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到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过最简单的生活。

  “当丈夫说出他的想法时,我很吃惊。但是他带我去附近走了一下后,我觉得我也喜欢这种生活。”潘秀娟说,对于丈夫的决定,她选择了支持。2017年初,两人结束了经营十年的工厂,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居住地。他们经过多地走访后,最终决定定居在静谧秀美的九江海寿岛。

  2017年3月,他们在海寿岛的西端看中了一间荒废的房屋,与当地村民签下了15年的租约,开始实现他们的梦想。

  十八个月 凭一己之力建理想之屋

  此前从未接触过设计和建筑的邹志刚,经过两三周的时间,便完成了理想家园的设计图纸。在他的设计中,空间感非常重要,他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做出了5个花园;因为妻子喜欢木屋,他也将木屋列入其中。

  从2017年3月起至今年9月,邹志刚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从刷油漆、装窗、做防水、铺地砖、打磨等装修活,到衣架、层架等小挂件,再到建鱼池、围栏、楼梯、木屋等工程,都是凭他一己之力完成。

  “在还没开工前,我也觉得不可能。但是真正开始后,我发现只要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把工序研究透彻,其实一个人建房子是完全可行的。”邹志刚说。

  全屋的材料共计20吨,经货车运到家门口后,都是邹志刚一个人充当搬运工,全部搬进屋内。他回忆说,最艰难的是搬运楼顶木屋所需要的七根木桩。这些木桩每根长3米多、重达130多斤,他都要经过两道楼梯和一个平台,将木桩慢慢拖上楼顶。他花了整整一天才完成了七根木桩的搬运。

  而两间木屋的建造耗时约九个月。在独自建造木屋的过程中,邹志刚始终坚持两个令外人费解的原则。首先,他认为自己的房子必须要与自然很好地结合。在开工后,他发现房子旁边的柚子树延伸过来的枝叶令其无法按原来设想的高度建造木屋。一般人可能会锯掉这些枝叶,但邹志刚选择主动降低木屋的高度。为此,他花了两天时间,将木桩锯到两米多高,最终让木屋处于树荫之中。其次,邹志刚坚持不用电动设备,比如全屋用到了一万多颗螺丝,他都是用手工螺丝刀一颗一颗拧上去的;锯木桩时用的是手锯,完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手上已经被磨出了水泡,关节也出现了劳损。

  而潘秀娟则负责缝制全屋的窗帘、蚊帐。这对于学习服装设计的她而言,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生活态度 喜欢安静但不避世

  岛上的生活,对邹志刚而言,是简单而充实的。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睡觉。在岛上居住的成本也不高,邹志刚说,包括折算下来的房租,再加上日常开销,每个月也不过1000元。用他以前的积蓄,还是能维持生计的。

  在江边钓起一条鱼、捡到一块水晶石,都会让邹志刚激动不已。他从15岁就开始学吉他,之后做过吉他老师,还组过自己的乐队。邹志刚在岛上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江边弹奏一曲。

  “很多人觉得我应该是避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家里也有电视、Wi-Fi,也和外界联系,我只是纯粹享受和向往现在这种生活。”邹志刚说,以前在城市居住,一年下来朋友之间的走访基本为零,变得越来越疏远。但到了海寿岛后,只要他呼朋唤友,便会有知己过来聊天到深夜。在他的音乐功能室内,他们会一起喝茶、玩音乐,怀念从前。

  谈起新邻居——海寿岛的村民,邹志刚说第一感觉就是友善、纯朴。村民们一开始经过他家时,会因为好奇而探头张望,邹志刚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去坐。渐渐地,彼此都熟悉了。有时邹志刚去邻居那里买菜,邻居们会主动送给他。“在城市里,你可能不知道隔壁人家叫什么名字,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生选择 徘徊于隐居和再创业

  邹志刚的生活也并非完全没有忧虑,他担心的事情有两方面,一是孩子的上学问题,二是要不要将“小筑”发展成民宿。

  邹志刚夫妻的儿子已经上三年级,因为不符合在岛上入学的资格,只能每天往返于海寿岛与禅城之间。上学日早上六点半,邹志刚便要送小孩到禅城的学校,然后再赶回海寿岛,来回得花3个小时。“儿子很喜欢岛上的生活,他很希望入读岛上的小学。”邹志刚说。

  由于改造房子并非为了经营,因此邹志刚的房子门口并没有设在路边,同时他也没有树立指示牌,也从不打广告。尽管这样,因为经常有朋友造访,他的“小筑”在朋友圈扩散后,偶尔也会有人前来问价住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海寿岛计划利用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引导社会资金盘活空置民居打造江岛民宿,并且有相应的补贴政策。邹志刚坦言,这是一个机遇。但与此同时,他又担心若将房子改造成营业性的民宿,会打乱他来海寿岛的初衷。

  在隐居和再创业之间,邹志刚遇到了两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