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引入人的需要理论

  21世纪的国际环境更是知识经济爆炸的多元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进步。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人的需要问题凸显出更加多样的特征,人的需要能否更好地满足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大学生属于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下,由于他们灵活多样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的需要也呈现出层次多样的特征,而怎样才能满足大学生不断产生的各种需要?

  

  这与建立长效新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抽象层次较高,地位较重要的部分,是其有别于其它教育方法的重要体现”。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主要是在遵循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对其具体方法进行丰富和完善。根据大学生需要的需要特点和具体表现,以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进行优化。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事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和关心大学生、理解大学生。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一、根据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具有多样性特点,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需要纷繁复杂,既有生理物质的,也有心理精神的。

  既有生存、享受的,又有发展的需要;既有低级、中级的,也有高级的;既有学习的、工作的,也有休息的,娱乐的。

  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大学生的需要做出准确地判断和了解,全面地看待大学生的需要,并尊重大学生不同的需要,使大学生的需要得以满足并使之和谐发展。

  

  (一)重视大学生的生存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的一部分,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制约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也直接与大学生需要的满足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因果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方式具有多样性。

  如陈万柏讲到:加强对环境的调节,既要“扬优”,又要“汰劣”。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强化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相关联系,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要善于用正效应抑制和客服环境影响的负效应,消弱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负相关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干扰,健康运行。

  

  (二)关注大学生的交往需要,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必须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大学生对人际交往需要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来到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离开以前自己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

  他们所面对的是新的,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在融入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新的交往关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创造多种条件,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交往环境。

  首先,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的环境有机结合为综合性环境教育体系。

  

  这个综合性教育环境体系应以学校环境教育为主导,以家庭环境教育为基础,以社会环境教育为依托,与其他环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教书育人的综合性的新环境、新格局。

  其次,发挥校园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依托各种社团文化活动的教育、舆论和文化影响的合力作用,以高尚的精神锻造学生,以科学的舆论引导学生。

  各个社团努力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公益活动及优秀作品的展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之中。

  大学生自身投入到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开发能文能武的大学生人才资源,使大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自我教育发展的需要。

  再次,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和学生会的教育功能。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各种群众组织建设紧密结合。

  

  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党组织、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组织的活动之中,进而为大学生获得自主性教育、情感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场所和支持。

  (三)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指向所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激烈的竞争,当代大学生都十分重视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自我实现需要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物,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努力培养自我实现所必需的意志品质和智力知识,促进和推动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完成。

  

  二、根据人的需要的发展性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更多或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新的需要又激励着人们为实现需要的进一步满足而不断创造和参加生产劳动,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发展性。

  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样具有发展性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会随着他们自身知识和素养的提升而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更高要要发展。其次,他们的实际需要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横向地向更宽范围的其他需求延伸和过渡。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现实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放矢。

  

  纵观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许多教育者把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学生思想问题的矫正和反思上,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和需求变化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满足不相适应。

  由此可见,如何全面把握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发展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

  大学生需要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从而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根据大学生需要变化发展的规律,用动态的、发展的思维使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避免用静止的观点看待和解决学生的需要。

  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当先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然后再逐步满足他们高层次的需要。大学生低层次需要并不是随着高层次需要的产生就消失的。

  

  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学生的低层次需要也要关注他们的高层次需要,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更不能不区分需要的层次性。

  不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遇到学生的需要不加分析就笼统的予以满足,从而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另外,由于大学生需要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大学生需要结构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强度的变化趋势。

  从需要结构来看,当大学生的某一种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便会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的可能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准确掌握大学生需要变化发展的趋势,了解他们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向,掌握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动机倾向。

  

  由于大学生的需要各不相同,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关注大学生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改正不正当的途径和错误的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使大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