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要上清华”

  清代名园熙春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是清代北京三山五园中最东边的一座皇家园林。从康熙朝至道光朝,熙春园经历了皇家赐园熙春园,皇家赐园云锦园,纳入麦田、扩建成新的乾隆御园熙春园,最初的赐园熙春园被更名为近春园并赐出、扩建部分成为嘉庆御园熙春园,重新划分熙春园与近春园为两座皇家赐园的过程。道光初年被拆分而成的两座皇家赐园,后世分别被称为近春园和清华园。

  

  自康熙四十六年初建至雍正八年,熙春园最初的主人是康熙皇帝第三子诚亲王胤(允)祉,康熙亲题匾额“熙春园”。雍正八年,允祉薨,熙春园被内务府收缴,后被赐予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皇亲,期间乾隆赐龙边木字匾“云锦园”;乾隆三十二年,“云锦园”匾被收起,复名“熙春园”。

  清华园原名熙春园,又名“小五爷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建成于1767年,原为皇家园林,是康熙皇帝的行宫;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清华园”匾额。

  清初时,现清华大学工字厅、怡春园一带叫熙春园,道光皇帝把这园子赐给他的五儿子奕,咸丰皇帝为此园取名清华园,又叫“小五爷园”。早在明神宗时,神宗的外祖父李伟的园子就叫清华园。“清华”二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归纳起来,熙春园的演变,在历史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皇家赐园。时间为康熙四十六年(1706)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此时的熙春园南北一百一十丈,东西一百零五丈,是一座方方正正的皇家赐园。自康熙四十六年初建至雍正八年(1730),熙春园第一位主人是康熙三子胤祉;雍正八年,熙春园被内务府收缴,被赐予另外一位不知名的皇亲,曾被乾隆赐名“云锦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名“熙春园”。

  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明武清侯李伟所建。又名李园。清 《日下旧闻考》 卷79引 《燕都游览志》: “武清侯别业额曰清华园,广十里,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开时足称花海。西北水中起高楼五楹,楼上复起一台,俯瞰玉泉诸山。” 清康熙年间改建为畅春园。故址在今海淀大街北口低地。清华园是清华大学的代名词,犹如燕园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因建在清华园而名为清华,清华园因水木清华而称其名。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1912年10月更名为清华学校,18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清华的解释 ∶清雅美丽;清秀美韶水木清华 ∶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详细解释.清丽华美。多指文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于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兴建了诚斋、立斋、强斋等数十座楼房;60年代又兴建了中央主楼;从70年代开始主要兴建教职员工宿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关于儿时的清华梦俨然在如今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愿望之所为由愿而望,愿由原、心组成,意思是原心的期望。这里的原是指原来,心是指心灵。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愿望的,而愿望多是儿时原有的纯净心灵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大家都得偿所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