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军队组织比武大赛,毛主席:此等好事,能不能也让我看看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训练受到了极大的挫折,部队训练五花八门,南京军区产生的“郭兴福教学法”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高度重视。1963年,叶剑英元帅向中央军委汇报部队训练情况,总结了郭兴福教学法,毛主席批准施行。

  

  军事训练汇报表演现场

  一时间,全军掀起了一股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1964年,贺龙绘声绘色地汇报着军队训练的新气象,毛主席兴致大发想要去军队考察,便在一份简报上写下:“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什么是“郭兴福教学法”?毛主席在简报中写下的“此等好事”又是什么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苏联军事顾问撤走后,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教育更加无所适从。为了走出训练低谷,中央军委强调要“以我为主”,发扬人民解放军人的优良传统。

  此命令下发后,各军区陷入了深思,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先要在优良传统方面作出严格的定义,之后要考虑怎么继承,苏军的方法又将怎样择善而从?各军区没有统一的建议,只能采纳各种训练方法逐一试验。因此,部队训练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南京军区产生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训练方式,叫“郭兴福教学法”。此教学法受到了各部队的欢迎,在人民解放军内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提到这种训练方法,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造者郭兴福。1930年,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乡一个贫农家中,郭兴福出生了。郭兴福幼年丧父,家中的重担就压在了母亲身上,由于家中过于贫困,他只念了几个月的书便无奈辍学。

  12岁那年,郭兴福为减轻家中负担远走他乡,在国民党军的一个保安团当勤务兵,后来在济南战役中弃暗投明加入了华东野战军。

  跟对了路,郭兴福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漳厦金战役等。在战场上,郭兴福勇敢作战,冲锋一线,得到了战士们的尊敬。入伍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立了三等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兴福

  由于战场表现优异,郭兴福当上了班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被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步兵学校学习深造。就是这次学习历程,让他对训练方式方面有了独特的领悟。

  郭兴福在步兵学校中学习了4年时间,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各项成绩都拔尖。18门课程中有13门获得了优,剩下5门也得到了良好。

  毕业后,郭兴福就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陆军十二军教导营担任排长。教导营注重的就是培训班长,在郭兴福任教的几年里,他彻底将小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方式摸清,使自己的训练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59年,郭兴福再次被召唤,调到了第一〇〇团第二连任副连长。正恰这时,南京军区十二军军长李德生带领着军事训练工作组到郭兴福团部进行训练视察,想要结合各军区的训练方式的优点发展统一训练方式。

  

  郭兴福

  工作组到达时,郭兴福正训练部队,他身形高大、嗓音洪亮对战士们讲着冲击动作的要领:“冲击动作一定要‘勇’、‘猛’、‘准’、‘狠’,其中这个‘狠’字十分重要……”郭兴福的教学方式吸引了李德生的注意,李德生感觉郭兴福一定能成为一面军中的旗帜。

  李德生立即召集军、师工作组成员开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决定要在郭兴福所在的第二连进行单兵、小组和班的战术训练改革试验。

  1961年5月,陆军第十二军召开营以上军事训练会,会上一〇〇团第二连12班全副武装分别上场,对班战术、小组战术、单兵战术进行了演练。这三个科目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打破了原有的训练模式。

  在演练结束后,大家对这三个科目提出了意见,结合大家的建议,李德生任命郭兴福为试点教练员,对这三个科目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高。

  

  此后的时间里,郭兴福专心致志进行战术训练。他对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揣摩,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郭兴福还会请教他人帮自己推敲。比如,最初郭兴福对拼刺刀并不熟练,他直接向作训处参谋宋文皋请教。

  宋文皋久经战场,同敌人拼过刺刀,他结合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手把手教郭兴福演练。宋文皋说:“拼刺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狠字,要在气势上压制敌人。”郭兴福仔细做着笔记,将每个动作都熟记于心。

  然后,郭兴福自己首先演练,知道熟能生巧掌握全部要领,这才召集战士训练。一段时间过后,李德生随便从队伍中抽出几名战士验收成果,战士们的表现让他眼前一亮,看来这种训练方法非常值得采纳。

  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李德生的支持和赞扬,李德生带着郭兴福和小分队到各个连队中进行表演。每到一处就会引起训练热潮,郭兴福也不会因此骄傲,他总是虚心请教着经验丰富的老兵,从而取其精华。

  

  李德生

  久而久之,郭兴福小分队的战术训练表演,引起了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军训通讯》杂志总编的注意。《军训通讯》是指导全军训练的刊物,目的是让全军的训练进行良好的交流。

  杂志总编到达部队,在看到郭兴福小分队的演练后,高兴地直拍大腿:“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呀,这正是推动全军训练走出低谷的训练方法呀!”

  1961年10月,《军训通讯》专门为郭兴福的教学法经验出版了一期增刊。此后,郭兴福教学法得到了大力推广,更多的部队都采用了此种训练方法,一直关注部队训练改革的叶剑英对此教学方法高度重视。

  郭兴福教学法在军中的名气越来越高,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杜平对此教学法的推广很是重视,并让副司令员王必成落实完成推广。

  

  王必成

  在看到郭兴福小分队的表演后,王必成连声惊叹,称赞郭兴福说:“教得好,你把思想教活了,动作也教活了,向你们学习。”

  王必成当即下令,一,让南京步兵学校将这一方法加入毕业考核中;二,让南京军区司令部组织郭兴福小分队在全区部队进行巡回演出;三,让南京军区对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给予帮助。王必成极力为郭兴福教学法的推广创造条件。

  巡回演出开始没几天,叶剑英元帅就着急派人到南京军区观看表演。几天后叶剑英收到复电,称郭兴福严肃认真,训练单兵和小组的方法非常值得大肆宣传。叶剑英高兴不已,立即让人为郭兴福教学法进行撰文。

  到1962年,南京军区为了能够向全人民解放军军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将其总结为“四个问题、五条经验”,之后南京军区又召开了多次训练科目汇报会,43个分队进行表演和学习,数百名观看干部都一致认为,郭兴福教学法简练实用。

  

  在此期间,郭兴福带着小分队在全国各军区巡演,例如武汉军区、广州军区、沈阳军区等,他们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

  郭兴福为全军区找到了训练方向,立了一大功,被提前晋升为上尉军衔。

  因郭兴福教学法的广泛推广,总参谋部军训练部决定,委托南京军区组织一次供全军观摩的现场会,表演场地定在江苏省镇江市。现场会召开当天,叶剑英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达会场观看表演。

  就如南京军区推广的那样,郭兴福教学法果真没有让人失望,叶剑英观看表演后,立即召开了座谈会。

  

  叶剑英

  叶剑英概括了郭兴福教学法的五大特点:一,善于在教学中抓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二、把兵练的思想红、作风硬、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三、 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逐渐掌握要领。四、 把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了起来。五、 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叶剑英还评价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步兵,各种兵种都应大力提倡。”座谈会结束后,叶剑英向中央军委报告镇江现场会活动情况,建议在各兵种部队中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罗瑞卿将叶剑英的报告送到了毛主席办公桌上,毛主席对郭兴福教学法给予了肯定与赞扬。

  在看到“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的字句时,毛主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的笑容,他在这句话下面重重划了一道红杠,高兴地对罗瑞卿说:“叶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中央军委转发了叶剑英的报告,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郭兴福教学法正式被全军学习。

  

  毛主席

  一个月后,罗瑞卿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推广国信和教学方法现场会议,会议的规模非常大,各军区、各兵种、各军事院校领导人都前来参加,场面热闹非凡。

  这场会议持续了6天时间,观看了11个教学单位的精彩表演。这次会议被视为之后全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的运动会议。

  为了快速让全军掌握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摄成军事教育专题片,发往全军作辅导训练。军事报刊抓住这股热潮,纷纷发表消息,号召全军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

  在整体学习效果显著明显后,叶剑英同中央军委办公室人员一起,制定了《连队基础训练方法二十条》,进一步推动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发展。

  郭兴福教学方法在全军中盛行开来,到1964年上半年,各军区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被挖掘出来,部队的训练工作被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为了更好地验收训练成果,各军区领导建议举行一场大比武运动。此建议被中央军委采纳,立即组织成立了全军比武筹备委员会,并下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比武大会若干问题规定》。

  规定下达后,为迎接全军大比武运动,各军区的训练场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龙腾虎跃局面,各项技能被各位拔尖者练就的出神入化。

  6月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比武运动正式开始,据统计,参加比武的有将近4万人,获奖单位就有1212个,个人荣誉2257名,集体一等“尖子”289个,个人一等“尖子”545名。

  大比武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毛主席的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喜讯报告。贺龙绘声绘色地向毛主席汇报比武训练的精彩场面,毛主席听得热血沸腾,随后在一份反映比武情况的简报上写下:“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贺龙立即给正在济南军区看比武的罗瑞卿和张宗逊打电话,说明了毛主席要参观比武大会的指示。罗瑞卿与张宗逊决定调济南军区和北京军区的“尖子”分队到北京,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做汇报表演。

  6月15日汇报表演开始,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亲临会场。只见两名半自动步枪手站在射击位置,数枪过后,150外的80个钢板胸靶被射中,弹无虚发。场外的毛主席拿着望远镜观测,连连叫好。

  济南军区射手宋世哲用跃进姿势冲进射击位置,压弹举枪,随着几声枪响过后,100米外的钢靶倒在地上,出手十分精准迅速,几乎一秒命中一个靶子。

  表演完毕后,宋世哲双手捧枪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端着枪瞄准远处的靶子,顺便问宋世哲:“这枪好瞄准吗?”宋世哲响亮地回答:“报告主席,非常好瞄准。”毛主席放下枪关心地问道:“训练怎么样,艰苦吗?”“报告主席,不苦。”

  

  看着宋世哲年轻又坚定的面孔,毛主席深感欣慰,他笑着说道:“训练就要不怕苦,不怕苦,枪才能瞄得准。”这把枪后来被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

  表演过程中,精英们各领风骚十分精彩,突然毛主席问身边的杨勇:“参加表演的有没有杨村的部队。”杨村部队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的部队,毛主席还曾亲自签发“开放证。”杨勇司令说道:“196师的表演一会儿就开始。”

  不一会儿,196师8名士兵手持冲锋枪如猛虎一般冲向射击位置,迅速射击,仅仅10秒每人20发子弹全部放完,又是靶靶命中,报靶员都难掩内心的激动,报告得十分响亮。

  紧接着,是196师两个班12个人八二迫击炮简便射击。第一门炮没有炮盘、第二门炮没有射手、第三门炮没有瞄准设备。毛主席紧盯着场地,只听三门大炮一齐发射,目标应声倒地全部命中。毛主席很是激动,连连夸赞道:“这个好,打起仗来就算没有射手,或者失去三个中的其中一个都可以精准地打击敌人。”

  

  在观看射击表演时,毛主席特别指出,要注意多搞夜战,搞近战,特别提出训练部队晚上行军,晚上打仗。在观看侦察兵表演时,毛主席提出游泳训练可以在夏天加强训练,部队要学会在江海里游,要经历大风大浪才可以。

  坦克表演也十分精彩,毛主席连连夸赞,不过他依旧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强调打仗还是主要靠步兵,武器尽量不要指望。

  晚饭过后,夜幕渐渐降临。照明弹划过夜空,即将入夜的大地重新获得了短暂的光亮,各训练场上的子弹像一条条火蛇一样在黑暗中穿梭。

  毛主席和众位中央领袖转场来到营区,观看侦察兵表演。侦察兵们利用绳索、竹竿等工具,或者徒手翻越到三层楼顶,与模拟“敌人”进行交战,再用绳索将“敌人”捆绑结实从楼顶押下来,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各位领导的掌声和欢呼。

  

  毛主席

  这晚,部队还表演了3000米武装越野。为了真实还原战争场面,武装越野全程没有探照灯,战士们头上戴着红灯,以供领导们识别。毛主席兴奋地几次从座位上站起来,仔细寻找着部队。

  当发现战士头上的亮光时,毛主席激动地用手指着说道:“我看见了,就在那儿!”

  连续两天的视察,中央领导们给出了一致好评,周总理亲切地勉励着众将士:“你们练得很好,我看了很高兴。练成这个样子完全可以给外国朋友表演看嘛!”

  郭兴福教学法效果显著,这场大比武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促进了人民解放军训练方式的统一化,提高了士气,将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从低谷中拉了回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