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体制的几大痼疾

  科研,关系国家复兴。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执牛耳的作用,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研体制中几大痼疾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采取一些措施去治理,它又换个马甲继续存在。现把一些问题说出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思考讨论。

  一、领导更容易获得课题

  领导本来应专注于行政事务的管理,做好服务工作。但举目望去,课题基本上被或大或小的领导所把持,他们忙于行政事务,有精力去做科研吗,久而久之,领导就成了学术掮客,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去获得课题,课题组成员去完成,当然科研成果的负责人还是领导。

  二、行政干预

  这些年,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表面上的公平做到了,但实质上的公平还是有很大差距。越是国家级的,越是公平些,越是地方的,更难做到公平。项目主管部门的领导,想把课题给谁,有的是办法。

  三、学术圈子化

  一个领域总有几个权威,申报、结题,往往都会去找这几个权威,进入了这个圈子,或者于这个圈子沾亲带故,申报课题成功的几率就大多了。圈子里的人会相互帮忙的,今年我评你,明年你还要评我吗,帮人就是帮自己。

  四、论文由期刊说了算

  课题结题要论文,评职称要论文,考核要论文,发论文意味着荣誉和利益,但全国中文核心以上的期刊就那么几个,C以上的就更少,只能一少部分论文得以发表。

  高额的版面费,让出版行业成了暴利行业。代写论文、代发论文,这些本来见不得阳光的事,公开做起了广告。国内的期刊不够用,有些学者只能到国外期刊上发论文。国外期刊发现了商机,由机构专门给中国作者翻译润色,中国学者一年支付给国外期刊的版面费几百亿,据说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造价。

  五、学术研究功利化

  发明创造是结果,而不是目的。进行科研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评职称等当前利益,不少学者的科研成果结题即结束,不考虑转化多少社会效益,但不碍利用这些成果去获得当前利益。不仅个人利益如此,单位利益也是如此,硕士点博士点的评选,基本上是课题导向、论文导向。也不能说这些导向不正确,因为找不到更客观的标准,但这里面也确实充斥着水货。急功近利,让那些以发明创造为目的,持续很多年潜心研究的学者,难以有生存空间。

  举报/反馈